招商 融資
 
開拓進取 勇為人先
 

他是香港資深銀行家、經濟和金融權威專家,也是香港著名社會活動家之一。他在香港從事銀行、金融業四十多年﹐一直關心和配合祖國的經濟建設和開放改革實踐﹐致力促進香港與內地金融合作﹐以開拓進取﹑勇爲人先的氣魄﹐先後於香港首家中資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和自己創辦的國際寶峰金融集團有限公司﹐爲香港中資銀行信貸改革和中國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做了大量創新工作﹐以豐富的金融知識和經驗﹐服務于大中華。

 

開拓進取  勇為人先

        ——記國際寶峰金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連烽

                                                   畢亞軍/

 

“人生道路大多是崎嶇不平、迂回曲折的,必須‘坦然’面對每個‘竟然’的轉變。當你確定要去攀登人生每一個不同山峰時,擺在面前總是陌生環境和新的挑戰,必須以堅定信心和不屈毅力迎接未來,無懼風雨,全力以赴。當你登上峰頂時,頓覺無限風光在險峰。”

                ——吳連烽

 

吳連烽人生歷程正體現了他勇於攀登不同山峰的氣質,他在平凡的工作中以傳奇性的創新精神譜寫了燦爛的篇章.

 

努力不懈  紮根金融

 

吳連烽並非出身于金融世家,而且未受過任何金融專業教育,但他卻成爲香港知名的銀行家.

吳連烽生於福建晉江的一個華僑家庭。父親吳天臺在菲律賓經商,母親則在家鄉主理家務,50年代初到香港定居。

吳連烽從小就表現出與衆不同的氣質和領導才能,似乎天生就是做領導的材料。少年時,他被送進晉江陽溪小學讀書,而且被選爲少先隊大隊長,成爲小同學的領頭人。

因爲學業和表現良好,小學畢業後,吳連烽被保送到泉州華僑中學念初中,初中畢業後,再次被保送到泉州第二中學。期間,他一直擔任學生會主席,參加過不少社會活動,是學校的積極分子和三好學生.他是學校籃球和田徑好手,但他更喜愛數學、圖畫等學科,富有想象力,喜歡不同樣式的建築,希望將來成爲建築工程師。但是,人生道路並不完全按自己的理想發展,尤其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國,人的命運多半由組織安排。作爲華僑子弟的吳連烽也不例外,高中畢業時,他要做建築工程師的想法就成爲泡影,省教育廳將他保送到北京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這樣的安排不是吳連烽的意願,但他心裏明白,不服從安排就不能上大學。再加上北京體育學院也是全國體育的最高學府,被保送進該校還是件很榮耀的事情,同學和朋友都羡慕不已。所以,雖然有些不如意,他還是接受安排,進了北京體院,選修體育理論專業,專心學習。

在體院,仍被推選爲學生會主席,參與和組織了大量的社會活動,增加了閱曆,積累了處事經驗,他的組織和領導才幹也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和發揮,爲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

1962年夏天,吳連烽的父親從菲律賓同時給吳連烽和體院鍾師統院長致信,說自己身體不好,希望兒子到香港會面。當年8月,吳連烽利用放暑假的機會,前往香港與父母團聚。誰知這次會面就改變了整個人生.吳連烽本想團聚後返回學校修完學業,但父親執意挽留他照顧體弱的母親。望著父母渴望的眼神,吳連烽最終留在香港。

爲適應香港環境,吳連烽白天在親戚商店中幫手,晚上則繼續進修.1965年初,吳連烽在朋友介紹下,參加了南洋商業銀行的應聘,並戲劇性地被錄取。因爲在填寫入行表格時,他在“受過哪些獎勵”一欄內填上了“三好學生”、“先進青年”、“勞動模範”、“積極分子”等。其實這一欄是行方爲在銀行工作的人填的,本來與他無緣,沒想到,這個錯誤卻變成好處。因爲南洋商業銀行是著名愛國僑領莊世平先生1949年底爲服務國家在香港創立的第一家中資銀行,十分重視員工的品行和愛國意識,所以,他的這些與銀行完全無關,在一般銀行從業者看來可能不是很重要的獎勵,在南洋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南商)卻是一個優勢,行方不經考試就錄用了他。

從體育理論到銀行工作,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回憶說:“入行時,人事主管告訴我被分配到‘征信股’,我連‘征信股’是什么都不知道,一轉身就把‘征信股’給忘記了,同事問,你分在什么部門啊,我說,好象是什麽‘信股’,他們一聽就哈哈大笑。”

回顧過去,吳連烽說:“努力不懈是成功的竅門。”進入銀行後,他立即加緊學習。頭幾個月,他什么銀行知識都沒有,只能當幫手。“征信股”的一位副主任是經濟學家,常在報刊發表文章,吳連烽就幫他抄文稿。因爲稿件常要一式幾份,那時也沒有影印機,只能用複寫紙。這是件艱苦差事,爲了每張紙都字迹清楚,必須均勻用力,否則看不清或把紙劃破,這位領導是一個盛産文章的專家,而且嚴格得近乎苛刻,錯一字都得重抄,他常抄到手指起泡.吳連烽十分刻苦,不但兢兢業業地完成任務,還從中學到知識,他對經濟、金融的興趣,也油然而生。

銀行下午6點下班,他經常加班到89點,回家了也堅持看有關書籍,並檢討當日工作得失,熬到深夜。工作上,不分輕重,只要是份內的,吳連烽都力求做到更好,不是份內的,只要有利於銀行和豐富自己,他也積極去瞭解,去參與。較短的時間裏,他就掌握了銀行的主要業務運作過程。因此,很得領導的賞識,在進入“征信股”不久,他就得到越級提升,由練習生一躍成爲辦事員﹐擔任專職外勤﹐還負責房屋的估價工作。

當時,銀行的信貸管理還比較落後,例如在房屋抵押的物業估價方面存在問題。有一次,有位客戶破産了,銀行拍賣他抵押的房産,該房産位於當時香港高級住宅區銅鑼灣百德新街,估價很高,拍賣時卻無人問津。吳連烽經現場觀察後發現,原來這個物業的樓下有個大垃圾堆,推開窗戶,刺鼻的臭味就撲面而來,難怪無人問津.他由此産生了改進物業估價的想法。於是,作爲一個小小辦事員的他,開始主動向地産界前輩討教。在對物業市場做了大量研究後,結合南商的業務需要,設計了一份《物業市價調查表》,用以物業估價工作。使物業估價更具準確性,受到銀行重視,不但在南商被成功應用,之後還被推廣至中銀集團各兄弟行,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1967年底,吳連烽的父親不幸在菲律賓因病辭世,68年他尊兄長意思帶著妻子和剛出世不久的長子搬進銀行宿舍,同時帶走的是父親忠誠謙遜,勤奮耐勞的處世美德和遺訓,吳連烽認爲這是用之不盡的財富和得益,對於銀行領導特意安排宿舍的照顧和同事們的關懷,吳連烽深爲感動,更堅定了他發奮圖強,盡力爲銀行發展服務的決心.

經過5年多的工作和學習,吳連烽漸成爲行家裏手,得到上級領導的加倍賞識。南商成立時,創辦人莊世平先生在分析國內外形勢後,認爲開展僑匯是南商的優勢,於是將港澳及海外僑胞作爲主要客戶物件,訂定了“便利僑匯,服務僑胞”的業務宗旨,專門成立了華僑服務部,將僑匯當作爲核心業務開展。70年代初,華僑服務部接待任務越來越多,吳連烽於1971年被提升爲華僑服務部副主任,由此進入到銀行的管理層。一上任,他就把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不論存款、匯款、保險,還是華僑來訪接待,他都協助主管組織得井井有條,華僑客戶也都對他存有好感。期間,他還主動走出去,經常和華僑領袖及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打交道,爲活躍南商業務做了不少工作。至今,他當年服務和交往的很多華僑同胞,都還和他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1973年,吳連烽又被調回征信股當主管,負責全行對外工作﹐並負責分行佈局和選址。此時,正是南商急速發展的時期,分行業務要發展,選址是第一關,爲此,他跑遍香港的大街小巷,仔細調查,周密分析,每開設一家分行,他都要從當地居民的組成,到社區經濟、文化、社團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調查,並在早晨、中午、晚上對客流量作實地觀察和現場訪問。在任期間,一共配合完成了20多家分行的選址和籌備工作,得到銀行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讚揚.

 

                 抓住機遇 開拓創新 

 

80年代初,香港銀行界普遍出現信貸失誤。爲什麽出現這些問題,又該如何避免,成了銀行家們急待解決的問題。作爲“征信股”主任,吳連烽參與了南商對這個問題的探討。

他認真總結南商的經驗教訓,放眼世界銀行業,遨遊于知識的海洋,結合理論知識和與衆多銀行同業的交流,在吸收國際先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得出一個結論:要做好信貸工作,必須從信貸組織架構、信貸規章制度和信貸人員素質三個方面著手改革。這個設想得到時任南商總經理舒慈煌先生和總經理室成員的普遍認同和支援,此後,他和有關同事,多年堅持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科學的信貸管理體系,使南商的信貸管理在同業中領先。他個人也在此間得到進一步的成長和發展,先後被提升爲銀行襄理(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而且成爲南商負責推動信貸改革的最高管理協調機構——信貸管理委員會的召集人。

南商在完善信貸組織架構上,最大的突破就是成立了專門負責信貸業務的放款部和信貸管理委員會。憶及當時,吳連烽滿懷感慨。他說:“過去客戶貸款,一般憑銀行有關信貸主管人員判斷審批就可以。成立放款部,個人就不能批條子了,必須經過放款部的分析人員和各級主管的層層核批。這種傳統習慣

上的改變肯定不是容易的,當時也有不少主管不理解,甚至出現一些抵觸情緒。”作爲襄理的吳連烽,在推動改革時,不但要解決業務上的問題,還要妥善平衡各方面的關係,自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深知,這關係到銀行的發展大計,所以頂住壓力,溝通上下,最終於1985年初,領導成立了放款部。1986年,南商又專門成立了負責全行信貸宏觀管理和政策制定的信貸管理委員會,成員包括總經理、全體副總和專業部門主管,時任副總經理的吳連烽被任命爲委員會召集人。他說:信貸管理委員會就像航行在大海上的輪船舵手,必須掌舵正確,否則數百億的放款就難保安全。因此,他一直把開展好委員會的工作作爲重中之重。

有了專業管理部門後,吳連烽開始帶領建立科學與規範的制度,當時,沒有這方面的先例可以參考,南商內部,各家分行的管理也不一樣。吳連烽提出依靠本行員工,發動群衆創作的思路。他要求銀行負責信貸工作的全體同事把每天的工作程式寫下來,然後匯總討論,補充和修改。這樣前後花了兩年時間,他領導完成了南商第一套有關放款業務的5本業務手冊,成爲改革開放後中國銀行系統第一套信貸管理的專業手冊,並通過組織講解、培訓等活動,讓手冊得到貫徹落實。大方向確立後,又採取同樣的辦法,組織職工厘定出其他各項規章,制度,使南商的信貸管理逐步走上科學管理的軌道。

人才是銀行發展的關鍵。爲此,吳連烽還領導在南商建立一支強有力的信貸業務團隊。吳連烽十分重視在職人員的培訓,他把培訓重點放在分行主管、客戶主管以及放款部分析員三部分,通過系統培訓、嚴格考核,取得很好的效果。客戶主管培訓計劃就是其中一個成功案例。他們規定,成爲合格的客戶主管必須要經過5道關口的考驗:一是要具備基本的入職資格,並獲得中心分行主管的推薦;二是每人需接受脫産專業訓練,其中包括邀請香港廉政公署作倡廉和商業道德講座;三是完成培訓課程後進行高難度筆試;四是進行形象、思維、應對能力面試;最後還要結合平時表現通過總評。這樣嚴格的要求,很多參加培訓的大學生說,成爲南商的客戶主管比大學考試還難,但效果也很明顯。在3年內,南商即建立起了一支超過百人規模的,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客戶主管隊伍。

在吳連烽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南商的信貸管理年年更上層樓,成爲中資銀行中的典範,吳連烽本人也成爲出色的信貸管理專家,帶領南商避過了不少雷區。對香港和內地一些地區出現過的“酒店熱”、“地産熱”、都有及時反應,確保了資金安全和效益。

吳連烽說,從事信貸工作的人員必須時刻保持“危機感”,要通過細緻的調查研究和準確的分析判斷,及時果斷決策,以抓住發展的機會,並防止犯錯。改革開放初期,南商即貸款支援上海、北京、廣州、桂林、蘭州、昆明等地的飯店翻新裝修,隨後又支援興建新型涉外酒店,如上海希爾頓酒店、北京中國大飯店與和平飯店,大連富麗華酒店,杭州黃龍飯店,桂林桂山大酒店等等,一時間,南商爲內地新建酒店專案組織銀團貸款成爲“大熱門”。但在19861987年,國內各大城市興建新酒店如雨後春筍,吳連烽即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利用參加香港旅遊界代表團到內地考察的機會,與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地有關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結果發現主要城市都存在涉外酒店嚴重超前建設的問題。於是,他及時呼籲有關方面正視這種現象,並立即建議南商暫停酒店專案貸款,避免了稍後因酒店大量過剩導致的壞帳損失。

80年代初,南商率先把香港銀行小業主買樓分期付款的做法引入深圳,對國內涉外房地産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但90年代初,部分地區掀起房地産熱,吳連烽認爲當時政府規定發展商提供25%到位資金就可以出售樓花的條件,會導致部分實力不強的開發商加入到地産行列,並引發國內資金盲目投向房地産,因此在報章或各種座談會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要求南商有關分行對內地樓花按揭採取更謹慎的措施,不但對當時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也再一次讓南商避過了房地産泡沫之危。

吳連烽說,銀行放款失誤在所難免,但失誤的經驗教訓也是銀行的寶貴財富。他十分重視親自參與談判的重要性。面對問題貸款,他細心分析原因和現狀,客戶的還款誠意和合作態度,並尋找各種還款方案。在主管南商信貸業務期間,他讓多個大額欠款得到圓滿解決,既保障了銀行利益,也保持了與客戶的友好關係,從中得到可貴的經驗教訓。

80年代後期,一位歸僑客戶與南商往來密切,一貫資信良好,業務量很大,但因海外市場變化,生意上受到很大損失,變成了銀行的催收戶。但這個客戶態度積極,經過多次談判,找到一線生機。客戶擁有澳門一塊土地,如果與相鄰地段聯合發展,收到的利潤足夠償還銀行欠款。但礙於澳門法例,地皮難以抵押給香港銀行,而且物業發展商要求南商做董事才肯聯合開發,但客戶當時已難向其他銀行借款。爲儘快解決問題,吳連烽代表南商加入董事會,協助客戶成功發展了該專案,不但收回銀行貸款和利息,還多了一個忠實的客戶。

 

心系祖國  破壁引資

1978年中國宣佈改革開放政策,打破了幾十年中國內地閉關自守的局面.爲給剛剛開放的中國引進資金和技術,南商早在1979年就成立了中國投資諮詢部(後改名爲中國業務部),這是香港銀行界最早設立的中國業務專業部門,吳連烽主管這一部門,先後爲內地辦理了一萬多宗投資諮詢服務,不但促成了大量的經濟技術合作事宜,還爲國家避免了不少經濟損失。

南商在莊世平董事長領導下,積極配合中國改革開放,爲深圳特區的籌備工作出謀獻策,並於198221日在剛成立的深圳特區設立分行,成爲深圳第一家外資銀行,亦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家外資銀行,吳連烽負責分行開幕典禮的全部活動工作。南商管理層十分重視發展中國業務,吳連烽亦充分意識到以南商特殊背景和優勢,理所當然應成爲外資銀行中的中國業務專家,並需爲此目標堅持不懈付出艱巨的努力.

20世紀80年代初,爲更直接地支援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當剛剛起步的深圳特區政府計劃在火車站附近建一座簡易的友誼餐廳時需要南商資金支援,吳連烽經過與深圳特區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採用香港銀行的貸款辦法,向深圳市政府提供了400萬港元的貸款,這是改革開放後,香港銀行界給深圳特區的第一筆商業貸款,也是全國第一筆境外商業貸款.

1984年,應上海市政府的要求,憑著努力開拓國際業務的精神以及與銀行界建立的良好關係,吳連烽牽頭爲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成功籌組了近一億美元的銀團貸款,這是南商第一次爲國內牽頭組織的國際銀團貸款,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第一筆大型國際銀團貸款,有力地保證了五星級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的順利建成。

吳連烽積極參與南商在中國對外開放初期具有開拓性的工作,在中外銀行中屢闖先河.早在八十年代初,南商就開始發行在中國內地和港澳通行的“發達卡”。儘管初期規模很小,卻引起了國際重視,有外國通訊社稱此爲“共產黨國家機構發行的第一張信用卡”。爲了替信用卡打開業務,吳連烽憑著他與香港美心集團伍沾德先生的良好關係,一次就與美心屬下130多家酒樓餐廳餅店簽訂了收卡協定,爲南商信用卡的發展開了好頭.

1984年末,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兩家信用卡組織威薩卡(VISA)和萬事達卡(MASTER)看好中國市場,很想將其下一年度的董事會議和年會安排在北京舉行,VISA卡和MASTER卡先後要求吳連烽爲他們安排在北京舉行會議,這在當

 

時確是十分不容易的事,在莊世平董事長指示下,經吳連烽與北京有關方面洽商後迅速獲得批准,卡方感到驚訝和難以置信.1985年,兩個會議先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吳連烽親自做好大會安排工作,世界各國不少著名銀行家和英國前首相希思等政要出席了會議,其中不少更是首次到中國,中國總理和多位國家領導人以及各專業銀行負責人會見了與會者.兩次國際信用卡會議的成功舉行,對中國發展信用卡業務起了推動作用.

吳連烽對支援祖國四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滿腔熱情,他爲了更好地瞭解內地發展情況和加強交流,先後到過28個省、市、自治區,進行業務考察和洽談。在吳連烽主管南商信貸工作期間,南商通過自己融資、牽頭組織或參加銀團貸款累計爲內地引進數以百億港元資金,支援了數百個專案,其中不少是大型企業和基建專案。包括高速公路,大橋,酒店,發電廠,浮法玻璃廠,啤酒廠,葡萄酒廠,汽車廠,長城纜車,大輪胎廠,以及引進多架大型波音客機等等,由於南商在開展國內專案貸款方面,一貫堅持積極、穩妥、務實、不幫倒忙的原則,對專案可行性和貸款文件進行嚴格審查和把關,絕大部分專案都産生了良好的效益,爲內地建設添磚加瓦,打開外資銀行貸款內地專案的缺口.

 

參政議政  奉獻社會

 

四十多年來,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吳連烽還積極參政議政,爲香港及國家的經濟發展和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建言獻策,在擔任國務院港澳辦、新華社香港分社香港事務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福建省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工商聯執委等重要職務期間,他爲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和國家建設身體力行,做了大量工作。不論在香港特首選舉,立法會選舉他都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投入工作,積極參與特區各項籌備工作.他在全國工商聯,福建省政協會議,都做了大會發言,提案和專題報告,他的愛國愛港愛鄉熱情深受各方贊許,他在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400名推委選舉中以高票當選以及1988年在香港進出口界別選舉委員會選舉中以最高票數成爲該界別的票王,都證明業界對他的認同.

他十分重視加強香港金融界和香港各界對祖國的認識和瞭解,促進愛國團結,例如,自1975年起每兩年一次,他任副團長兼秘書長的香港金融界人士旅行團,先後15次組團到國內近30個省、市、自治區和臺灣旅行考察,1991年他任秘書長組織香港閩籍人士訪京團及後來成功舉辦多年香港福建各界

慶祝國慶大型活動,他出色的組織領導能力深受同業和同鄉的讚揚.

他十分重視加強香港與國內金融和經貿交流,先後出任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香港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旅港福建商會副理事長等多項社會職務和河南省商務廳、蘭州市人民政府、鄭州市人民政府,十堰市人民政府等多個省市的經濟顧問,湖南省、江蘇省、深圳市等省市海外聯誼會付會長或顧問,積極倡導區域合作,加強內外交流,扶持和邦助落後地區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他經常爲內地各級幹部培訓班授課和傳授經驗,並在大學和經濟論壇,研討會,報告會,作專題演講,學員和聽衆遍佈中央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區.另外,他還特別關心年輕人的教育和培養問題,擔任了旅港福建商會教育基金會副主席,香港政府職業訓練局,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及多所中學及大學校董等多個涉及教育方面的社會職務.他認爲年輕人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力量,年輕人的教育和培養問題做好了,國家才能日趨繁榮和富強.

九七回歸前,人們對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會否動搖,産生疑問,甚至對前景感到悲觀。回歸之後,又逢亞洲金融風暴,經濟跌落低谷。吳連烽因對香港經濟及金融業發展有獨到見解,成爲各路傳媒關注的焦點,幾乎天天有訪問,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一一作答,並借機不斷強調對香港的信心。幾乎所有香港電視臺、電臺、報紙、財經雜誌和駐港內地及外國通訊社都報道過他的訪問。他的一些精闢見解,尤其是前瞻性和預警性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香港人的投資心態。而且,他還在《人民日報》等內地各大報紙雜誌發表文章,對充分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爲內地建設服務提出建議,他反復強調,香港回歸祖國懷抱後,“應成爲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有作爲的一員”,爲振興中華作出自己的貢獻,受到各方重視。

 

              退而不休  再展新天

 

1999年從南商副總經理的位置上提早退下來後,吳連烽退而不休。給自己放了個短假,去歐洲旅遊後,就立即回港,於19995月,成立了國際寶峰金融集團有限公司,開始人生的新階段.

他以啓蒙領導莊世平先生高度愛國情懷爲榜樣。將金融才能和智慧更好地爲祖國經濟發展和進步服務,是吳連烽一直追求的理想和信念。爲此,他擬訂了“金融才智、服務中華”的新目標,決心以30餘年金融工作經歷所形成的經

驗和與社會各界的良好關係,爲港、澳、台、僑資進軍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搭建金融平臺。

如今,經過7年的發展,國際寶峰已與衆多中外銀行、律師行、會計師行,評估師行等專業公司建立了密切的業務合作關係,也與中國內地,臺灣和海外各地的商貿機構和有關政府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往來關係,成爲一家擁有國際融資、金融服務、商務交流三大主要業務的專業公司,已成功地爲香港和內地企業組織多宗銀團貸款、專案融資和促進專案投資。同時,還爲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擔任財務顧問和統籌策劃,積極配合內地開展招商引資,開辦金融、經貿專業培訓課程和考察團,獲得內地許多政府機構及企業的好評。吳連烽還受聘擔任中國特大型國有企業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爲東風集團在香港成功上市作出貢獻,他並擔任香港永隆銀行中國業務顧問,協助永隆銀行成爲在CEPA框架下第一家在內地開設分行的港資銀行.

國際寶峰一直致力溝通和建立海峽兩岸四地與海外的更緊密金融和經貿關係。吳連烽也爲此做了大量工作,期間,他多次組織香港金融界高層人士訪問團到內地考察,並成功爲海南省、鄭州市、十堰市,福州市、安慶市、盤錦市等省市在香港舉行了別開生面的招商考察活動,其創新、務實的工作作風爲內地政府及企業界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長期從事銀行信貸業務,使吳連烽對“信用”二字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十分重視目前在內地進行的“誠信建設”,他說:“我在長期的銀行工作中深深體會到市場經濟的商業活動中,‘守信用’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不守信用’到頭來只會失去生存的空間,無數的例子都說明了這個無可置疑的規律。” “誠信建設”關係到內地民企持續發展和與國際接軌的切身問題。

吳連烽多年擔任全國工商聯執委,瞭解民企存在的困難和發展前景,十分關心加強香港與內地的經貿合作和優勢互補,他不倦地爲內地企業發展出謀獻策,他認爲,內地民營企業應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有利條件走向世界,並爲此做了大量的實踐工作,協助民企籌集資金,改善管理和與國際執軌.近年來,吳連烽多次應邀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內地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上作主題演講,分析和評估香港和內地經濟形勢,深受各方重視. 2005年,吳連烽在一次國際金融高峰會上,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因素和香港能創造世界經濟奇迹的原因歸納爲包容、自由、法治、信、拚搏”和企業營商理念“本、生有道”的18字箴言不少傳媒樂以引用,一時成爲佳話。

吳連烽領導國際寶峰金融集團爲加強香港與內地的金融,經貿合作作出的不懈努力,爲振興中華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

 

溫馨家庭  風雨同舟 

吳連烽不僅事業有成,而且也是一個極其重視家庭的人,他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夫人蔡金潤是菲律賓華僑商人蔡培火的千金,1956年隨母自福建來港定居,在香港和菲律賓受教育,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不但對吳連烽事業輔助,也對他參與社會活動給予大力支持。吳連烽自認在人生路上並非一帆風順,但慶倖有個風雨同舟的伴侶,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她總給予堅定的支援和協助.兩個兒子也都學有所成,長子吳偉明在美國碩士畢業後留美工作,現任一家世界知名跨國公司高級專員,次子吳偉毅在澳洲讀大學,畢業後回港,現正協助父親打理公司業務。

我們深信吳連烽在新的人生旅程,以他的金融才智和廣泛網路關係的優勢,將繼續爲大中華的經濟騰飛作出新的貢獻!

 

 

 發布時間: 2009/12/15 下午 12: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