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 融資
 
郴州
 

 

名稱

郴州市

面積

19317平方公里

人口

455萬(2003年)

    

地區簡介

郴州市位於湖南省東南部,羅霄山脈以西,南嶺山脈北麓。地處東經112°14′-114°10′,北緯24°54′-26°51′之間。東界江西省贛州市,南鄰廣東省韶關市、清遠市,西接永州市的蘭山縣、寧遠縣、新田縣,北交衡陽市的衡東縣、衡南縣、常寧縣、耒陽市及株州市的炎陵縣、茶陵縣、攸縣。郴州市區距省會長沙市350千米。全市東西寬194千米,南北長217千米,總面積19317平方千米。總人口455萬人(2003年)。
    郴州市轄2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即北湖區、蘇仙區、資興市、桂陽縣、宜章縣、嘉禾縣、臨武縣、汝城縣、桂東縣、安仁縣、永興縣。
2001年末,郴州市總人口爲455.9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26%,鄉村人口占74%,轄兩區(北湖、蘇仙)、一市(資興)、八縣(桂陽、永興、宜章、嘉禾、臨武、汝城、安仁、桂東)。總面積1.94萬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積的9.2%。全市共有258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其中167個鄉(內有民族鄉11個)、84個鎮(內有民族鎮2個)、7個街道辦事處,2968個村委會、451個居委會,33633個村(居)民小組。
郴州市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地處南嶺山脈中段與羅霄山脈南段交彙地帶,東鄰江西省,南接廣東省,西與永州市相連,北與衡陽、株洲兩市接壤。南北長217公里,東西寬202公里,國土面積193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0.01千公頃,水田168.38千公頃,旱土51.63千公頃。
    郴州境內總的地形地貌爲東南面山系重疊,群山環抱;西部山勢低矮,向北開口,中部爲丘、平、崗交錯。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東部是南北延伸的羅霄山脈,最高峰海拔2061.3米;南部是東西走向的南嶺山脈,最高峰海拔1913.8米;西部是郴道盆地橫跨,北部有醴攸盆地和茶永盆地深入,形成低平的地勢,一般海拔200—400米,最低處海拔70米。

   郴州,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一萬多年前,郴州一帶就有原始人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郴”字獨屬郴州,最早見於秦朝,郴州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已有兩千餘年。自秦代以來,一直爲郡、州、府、縣的治所。
    郴州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郴州市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地處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交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帶。“北瞻衡嶽之秀,南直五嶺之沖”,自古以來爲中原通往華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文人毓秀之所”。東界江西贛州,南鄰廣東韶關,西接湖南永州,北連湖南衡陽、株洲,素稱湖南的南大門。
    郴州市現轄兩區(北湖、蘇仙)、一市(資興)、八縣(桂陽、永興、宜章、嘉禾、臨武、汝城、安仁、桂東)。總面積1.9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50萬人。郴州市城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1959年11月,析郴縣之郴州鎮爲地轄郴州市。1963年改爲郴州鎮。1977年恢復縣級市。1995年設立地級市。
    郴州,是鄧中夏、黃克誠、曾中生的故鄉,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是《湘南起義》所在地,是中國女排“五連冠”的騰飛地,擁有豐富多彩的歷史主文化遺迹和東江湖、蘇仙嶺、萬華岩、莽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名勝風光,是旅遊觀光的勝地。
    郴州,素有“竹木這鄉”和“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香菇、方竹、相思鳥、玲瓏茶、東江魚、臨武鴨、龍須草席馳名全國。礦產資源豐富,僅鎢的儲量就超過了美俄倆國。

未來___年發展規劃

 

人居環境

郴州市位於南嶺山脈北麓,地處24°53′—— 26°50′N的亞熱帶氣候帶中。地勢自東南向西北方向傾斜,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山”字箕形。南嶺山脈的幾條主要山系在郴州呈東北──西南向走勢,對北方南下的冷空氣起阻擋擡升作用,對西南暖濕氣流起屏障作用,使郴州市的氣候除了有亞熱帶濕潤氣候的主要特徵外,還有明顯的地方性小氣候的特徵。即具有光、熱、水同季而且配合良好的四季分明的大氣候特徵,也有因地形地貌影響,使光、熱、水等氣候要素重新分配,形成氣溫的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和降水的山區多、平地丘陵區少、局地存在暖區和降水集中區的小氣候。冬春兩季,受蒙古高壓控制,我市盛行偏北的大陸季風,多冷空氣活動;夏秋兩季,則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印度低壓控制,盛行偏南風的熱帶海洋性濕潤季風,呈現出:冬冷夏熱,春雨多,夏季暑熱期長,秋高氣爽,但有時也秋雨綿綿,山地氣候多樣的氣候特徵。   
    郴州市四季分明,平地丘陵區的冬夏季長而春秋季短。山區則冬季長,而春、夏、秋季短。平地丘陵區,由冬入春和由春入夏,我市南方早於北方2—4天。

春季降水量是一年最多的季節,占全年降水量的37.3%。日照時數220—290小時,日照時數呈南少北多的分佈特徵。
    我市春季氣候最顯著的特徵是開春早,氣溫回升快,降水豐沛,多陰雨及冰雹大風。
    我市夏季氣候炎熱,易發生盛夏乾旱,也易出現暴雨洪澇,由於我市平均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上,所以丘陵區和山地與相鄰市相比,透出涼爽的特點。山區的涼爽氣候特徵則更加突出。
    郴州市的秋季主要是以秋高氣爽天氣爲主,日照強,降水少,晴日多,易發生秋旱,少數年份秋雨綿綿伴有寒露風。
    我市冬季氣候的特徵是少嚴寒,雨雪少,氣溫比鄰近市要高。
    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爲6.5℃,最熱的月份是7月,平均氣溫爲27.8℃。隨著春季來到,氣溫在3、4月迅速升高。盛夏之後,氣溫隨之下降,9-12月,每月降低5℃之多進入冬季。氣溫的這種變化,反映了郴州市屬於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區域優勢

郴州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廈蓉高速公路、107國道、106國道、省道1806線、1803線和郴資桂高等級公路等縱橫境內。北上長沙,南下廣州,可以朝發午至。人流物流暢通無阻。郴州通訊發達,電信網路遍佈全市城鄉,電波傳送溝通海內外。

產業優勢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爲734.1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0.5億元,增長6.3%;第二産業增加值358.1億元,增長4.1%;第三産業增加值255.5億元,增長11.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産總值16668元,比上年增長6.4%。全市三次産業比重爲16.4:48.8:34.8。

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460.8億元,比上年增長6.8%,占全市生産總值比重爲62.8%;非公有制經濟投資220.0億元,增長14.1%,占全市固定資産投資比重爲73.4%。
   
全市爲民辦實事專案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任務。全年改造通鄉及聯網公路380.8公里,通村公路暢通工程1249公里;新建、擴改建鄉鎮敬老院23所;新建農村安居房2850戶;建設村級組織活動場所236個;重建、改造行政村配電網160個;新增通電話自然村109個;新建農村綜合資訊服務示範點64個;新建農村沼氣池6918口;解決農村9.2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268個行政村實現互聯網寬帶上網。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3萬人;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2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5萬人;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4.56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8%。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就業援助率爲100%,援助1.4萬戶農村貧困家庭轉移就業。
    全年共爭取投入各類無償財政扶貧資金3469萬元,共上專案430個,減少貧困人口6.83萬人。

二、農業
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0.4億元,比上年增長6.3%。糧食種植面積320.4千公頃,同比增長6.5%,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49.8千公頃,增長6.6%;油料種植面積43.3千公頃,增長35.5%;烤煙種植面積22.9千公頃,增長2.7%。

全市糧食總產量198.4萬噸,增長8.5%,其中:水稻産量163.9萬噸,增長8.8%;油料産量5.5萬噸,增長17.8%;烤煙産量5.6萬噸,下降1.5%。

全市出欄肉豬539.7萬頭,增長13.7%;出欄牛10.2萬頭, 增長5.9%;出欄羊35.4萬隻,增長3.8%;出籠家禽2607.5萬羽,增長2.3%;水産品産量8.8萬噸,增長8.7%。

全市104家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實現企業總產值54.8億元,增長32.1%;帶動基地總產值28.6億元,增長24.9%。“舜華”、“裕湘”成功創建中國馳名商標。

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5.03萬處,投入資金4.91億元,完成土石方3108萬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8.1千公頃。全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11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99.4萬千瓦。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332.1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7.1億元,增長4.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大中型工業增加值83.8億元,增長6.5%;園區工業增加值46.2億元,增長2.0%;採礦業增加值58.3億元,下降4.8%;製造業增加值163.3億元,增長9.2%;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産供應業增加值35.5億元,增長0.9%;高技術工業增加值3.0億元,增長54.9%。

主要工業産品産量有增有減。原煤産量1395萬噸,下降2.5%;發電量125.4億千瓦時,下降3.1%;啤酒産量6466.8萬支,增長3.4%;十種有色金屬32.7萬噸,增長17.1%;水泥553.2萬噸,下降9.6%;白銀産量3183.2噸,增長17.8%;配混合飼料17.4萬噸,增長13.1%;捲煙212.8億支,增長25.2%。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121.0億元,比上年增長12.6%。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62.2億元,增長7.7%。其中,採礦業利潤總額18.7億元,增長5.9%;製造業利潤總額37.1億元,增長28.9%;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産供應業利潤總額6.4億元,下降43.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爲290.3%。

全市建築業增加值26.1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96.3萬平方米,增長20.0%;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77.7萬平方米,增長6.4%。

四、固定資産投資

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99.9億元,增長20.5%。其中,城鎮以上投資237.5億元,增長22.5%;農村投資62.4億元,增長13.5%。在城鎮以上投資中,第一産業投資8.1億元,增長59.1%;第二産業投資139.9億元,增長14.4%,其中,工業投資138.1億元,增長14.1%;第三産業投資89.5億元,增長34.7%。技術改造投資76.1億元,增長16.8%;高技術行業投資1.5億元,增長132.2%。

全市城鎮基礎設施投資82.2億元,增長51.7%。其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投資39.9億元,增長51.3%;交通倉儲郵政業投資24.5億元,增長200.6%。年內新增11萬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439.5公里,城市自來水供水能力14.5萬噸/日,城市污水日集中處理能力7.5萬噸。

全市房地産開發投資30.2億元,增長10.1%。其中,商品住宅投資21.7億元,增長8.3%;商業用房投資1.98億元,下降25.2%。商品房竣工面積92.4萬平方米,增長3.9%;商品房銷售面積85.2萬平方米,銷售額14.8億元,分別下降16.2%和17.3%;商品房空置面積9.1萬平方米,增長97.8%。經濟適用房竣工面積10.8萬平方米;新建(籌集)城鎮廉租住房36.2萬平方米,其中全年實際竣工1519套,竣工面積7.6萬平方米。

五、國內貿易和物價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4億元,增長22.8%,增幅同比加快5.8個百分點。分地域看,城市零售額163.95億元,增長25.8%;縣零售額52.5億元,增長20.4%;縣以下零售額76.96億元,增長18.2%。分行業看,批發業41.2億元,增長29.4%;零售業188.0億元,增長21.4%;住宿和餐飲業58.7億元,增長24.4%;其他5.5億元, 增長7.8%。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零售額中,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28.5%;服裝類增長35.8%;日用品類增長27.3%;石油及制品類增長41.8%;汽車類增長28.5%;家電和音像器材類增長32.5%。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6.2%,月漲幅由2月的10.0%逐月回落到12月的-1.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5.1%,月漲幅由2月的10.0%逐月回落到12月的-2.9%。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旅遊

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56524萬美元,增長20.2%。其中,出口52949萬美元,增長20.8%;進口3575萬美元,增長12.4%一般貿易出口額48891萬美元,增長21.2%;加工貿易出口額4058萬美元,增長15.9%。出口國家(地區)中,香港、日本、美國、比利時、印度尼西亞是主要貿易夥伴。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有白銀、石墨、衛星通訊設備、鉍等

全年新批外資專案47個,下降28.8%。實際利用外資39008萬美元,增長17.8%,其中工業實際利用外資31107萬美元,增長11.7%。新簽合同外資47999萬美元,增長20.5%。實際到位內資137.1億元,增長11.5%,其中工業實際利用內資87.7億元,增長1.1%。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690萬美元,增長18.4%;外派勞務1565人;實現境外投資640萬美元。

全市接待各類旅遊者1090萬人次,增長19.9%。實現旅遊總收入68.3億元,增長22.8%。

七、交通和郵電

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9.3億元,增長3.3%。公路水運客貨運換算周轉量96.1億噸公里,增長1.4%。公路水運貨物周轉量92.0億噸公里,增長1.5%,其中:公路91.1億噸公里,增長1.5%;水運0.9億噸公里,增長0.8%。公路水運旅客周轉量40.1億人公里,增長1.1%,其中:公路39.8億人公里,增長1.1%;水運0.3億人公里,下降6.0%。

全市郵電業務總量45.6億元,增長18.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7億元,增長12.2%;電信業務總量42.9億元,增長18.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2.6萬戶,增長2.4%;移動電話用戶157.1萬戶,增長7.6%。年末電話普及率48.8%,提高2.6個百分點。年末互聯網寬帶網用戶12.8萬戶,淨增0.67萬戶。

八、財政、金融、證券與保險

全市財政總收入65.7億元,增長11.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8.4億元,增長12.9%;上劃中央“兩稅”20.9億元,增長6.4%;上劃“兩個所得稅”6.4億元,增長18.9%。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678.6億元,增長21.5%;比年初增加119.9億元,同比多增28.3億元,增長30.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88.5億元,增長21.7%,比年初增加86.7億元,同比多增27.7億元,增長46.9%。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225.2億元,比年初增加44.6億元,同比多增13.4億元。其中,農業貸款61.6億元,新增12.8億元;工業貸款51.2億元,新增10.5億元。

全市股票基金交易499.2億元,下降47.4%。開戶股民(含基金)總數10.99萬戶,新增1.41萬戶,同比少增2.58萬戶。

全市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7.1億元,增長52.5%。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13.7億元,增長60.5%;財産險保費收入3.4億元,增長26.8%。理賠支出4.1億元,增長114.6%。其中,人身險理賠支出0.5億元,下降3.9%;財産險理賠支出3.6億元,增長156.8%。全市能繁母豬承保26.8萬頭,保費1610.5萬元;水稻保險承保264.5萬畝,保費4444.4萬元,統保面70%;農房統保93.55萬戶,保費1029萬元,統保面97.5%。

全市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62.5億元,增長20.0%。全年專利申請568件,增長26.2%。其中,發明專利申請90件;專利授權230件,增長19.8%。全市取得各類科技成果130項,增長8.3%,其中省先進水平以上科技成果53項,增長29.3%。鑫泰銀業公司承擔的“複雜物料高效提取稀貴金屬關鍵技術的引進與研究”專案,實現了我市爭取國家級重大科技專項零的突破。金箭焊料有限公司的新型軟釺焊用材料技術研發中心被評爲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市每萬人口專業技術人員比例爲1.48%;每萬農村人口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引進、交流人次比例爲21.2%。

全市建有自然環境保護區7個,其中國家級2個;保護區面積6.5萬公頃。全年造林面積6503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5084公頃,更新造林1419公頃,退耕還林4868公頃。封山育林面積11.99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爲57.8%。     

全市億元GDP生産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33人,比上年下降41.1%;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十萬人生産事故死亡人數5.34人,上升4.1%;煤炭百萬噸死亡人數4.5人,下降34.2%;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4.54人,下降36.3%。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人口471.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4.5萬人,鄉村人口276.5萬人。市中心城區人口42.76萬人,增加1.24萬人。全市城鎮化率爲41.3%,提高1.28個百分點。全市常住人口爲442.28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2.7‰;死亡率6.78‰;自然增長率5.92‰。全市3563戶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和580戶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金發放到位率爲100%。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65元,增長10.7%;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4.3%。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0237元,增長11.1%;經營淨收入1756元,增長14.4%;轉移性收入2303元,增長13.5%;財産性收入397元,增長5.4%。農民人均純收入4102元,增長6.9%。其中,工資性收入1656元,增長6.7%;家庭經營收入2169元,增長7.2%;轉移性和財産性收入277元,增長5.3%。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0439元,增長8.5%。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220元,增長8.8%。全市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爲39.8%,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爲50.7%。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2.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6.9平方米。

全市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員36.53萬人,其中,企業單位24.08萬人,機關事業單位12.4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2.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43.3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24.3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29.45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5.04萬人。全年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6.18億元(含養老金待遇調整補發數)。領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費人數12.64萬人,金額1.91億元;領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費人數13.07萬人,金額6541萬元。

資源優勢

郴州,北瞻衡岳,南恃五嶺,扼湖廣之咽喉,處三省之邊界,是中國內陸經濟與沿海經濟交融的重要結合部,是湖南省對接廣東,走向世界的“南大門”,是“華東、華南經濟圈”的輻射地,是粵、港、澳的後“花園”。郴州市現轄北湖、蘇仙兩區、資興一市和桂陽、永興、宜章、嘉禾、臨武、汝城、安仁、桂東八縣。國土總面積1.93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40.44萬畝,水田262.74萬畝,旱土77.7萬畝;有森林面積1696.5萬畝,森林覆蓋率63.8%;有草山、草坡面積703萬畝;有水面100萬畝。人口460萬,其中農業人口338.71萬。
    全市傳統大宗農產品主要是稻穀、烤煙、蔬菜、水果、茶葉、畜禽、水産品、木材、楠竹、油茶等。雜交稻種子、烤煙、畜禽是郴州的拳頭産品。近年來,全市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戰略,推廣農業新技術,使優質高效特色農產品異彩紛呈。永興冰糖橙、資興東江臍橙、蘇仙葡萄、桂東玲瓏茶、資興狗腦貢茶、北湖天湖茶、安仁豪峰茶、汝城苦丁茶、桂陽銀杏茶、天湖野鴨、五嶺峰蜜、臨武鴨、湘嘉魚、東江魚等曾多次獲得農業部、省農業廳産品質量評比金獎、銀獎。優質臍橙、優質稻、有機茶、無公害果蔬、中草藥、無公害“蘇仙牌”瘦肉型豬、永興黃郎雞等産品聞名遐邇,開發潛力大。
    全市水稻播種面積每年都在300萬畝以上,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70%左右;稻穀産量占糧食總產基本上維持在80%以上。2005年,全市水稻播種面積375.14萬畝,占當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74.23%,總產164.72萬噸,占當年糧食總產的81.78%。其中優質稻面積達到214.52萬畝,占當年水稻播種面積的57.18%。
    我市雜交水稻制種、繁殖,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並有一支強大的技術力量隊伍,其規模持續發展擴大,年生産面積達4萬余畝,高時達5萬餘畝,年産不育系及雜交稻種子4000餘噸。雜交稻制種單産獨居鼇頭,一般平均在200公斤左右,最高的達400餘公斤。1993年,資興市州門司鎮黃旗洞村農戶何月生的1.7畝枝優77制種田,經袁隆平院士組織驗收,畝産達到492.4公斤,創世界記錄。
    果樹、茶葉是我市經濟作物的大頭,其種植面積已由1989年占經作總面積(蔬菜除外)的17.91%,發展到2005年占經作總面積(蔬菜除外)的33.55%。近十年來,我市水果生産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水果面積由1989年的11.48萬畝,發展到現在的74.625萬畝,增長5.5倍;水果産量由1989年17149噸,發展到現在的476474噸,增長26.78倍。其中柑桔類面積由1989年的9.03萬畝,發展到現在的29.78萬畝,增加229.79%;産量由1989年的12221噸發展到現在的131668噸,增長6.8倍。茶葉生産也有一定的發展,茶葉面積由1989年的4.1萬畝,發展到現在的8.85萬畝,增長115.85%;産量由1989年的766噸,發展到現在的2327噸,增加2.03倍。特別是名優果茶品種多,檔次高,享譽全國,波及世界。如桂東玲瓏茶、資興狗腦貢茶、安仁豪峰茶、汝城的汝白銀針、永興龍華春毫、蘇仙區的五蓋山米茶等名茶及永興冰糖橙、資興“東江湖”牌蜜桔、臨武琯溪蜜柚、蘇仙區“仙苓牌”葡萄都曾先後多次得過市里、省裏、農業部及世界博覽會的金獎或銀獎等。
    我市蔬菜生産具有氣候、區位和交通的優勢,發展潛力很大,改革開放以後,速度明顯加快。目前蔬菜面積66.4萬畝,比1989年增加24.94萬畝,增長率60.15%;産量達153萬噸,比1989年增加110.42萬噸,爲1989年的3.59倍,人平蔬菜面積由1989年的0.099畝增加到0.144畝;人平蔬菜擁有量由102公斤增加到332公斤,增長225.5%。蔬菜生産已由自給自足型向外向型轉變,由生産大路菜向生産特色菜轉變,由分散零星種植向基地專業種植轉變,由單純追求産量向量質並舉轉變。在農業産業化及外向型農業的帶動下,全市已建成12個蔬菜科技示範園,連片上千畝的特色蔬菜基地24個。形成了以市區近郊爲主的香細菜和速生葉菜類基地;以桂東、汝城爲主的高寒山區反季節蔬菜基地;以宜章爲主的面向粵、港、澳市場的夏秋渡淡蔬菜基地;以嘉禾三味辣椒、臨武香芋、永興蓮藕、安仁食用菌爲主的地方特色蔬菜基地;以資興、蘇仙爲主的山野菜訓化種植基地的佈局。呈現了外向型爲主,地方特色突出,無公害品質優良的特點。蔬菜生産已成爲我市一大支柱産業。
    全市土地地層構造:平、崗、丘主要以第四紀鬆散堆積物、紅岩、灰岩及砂葉岩爲主;山地以花崗岩、變質岩、灰岩以及砂葉岩等四種主要岩石構成。土壤分爲10個土類,23個亞類,102個土屬,343個土種。其中以紅壤、黃壤以及黃棕壤占土壤平面分佈中的70%以上。
    土地以地形分:崗地2066平方公里、丘陵3971平方公里、平原2355平方公里、山地10542平方公里、水面454平方公里;按使用情況分:耕地2314平方公里、園地91平方公里、林地12990平方公里、草地1847平方公里、城鄉居民用地373平方公里、工礦占地52平方公里、交通用地111平方公里、水域沼澤地633平方公里、難用地374平方公里、其他用地848平方公里。
    全市水土流失總面積4131.61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1.35%,其中輕度侵蝕流失面積1996.18平方公里;中度侵蝕流失面積爲1953.39平方公里;強度侵蝕流失面積爲160.89平方公里;極度侵蝕流失面積爲21.15平方公里。
二、河流水系概況
    郴州全市分屬長江和珠江兩大流域,三大水系,即贛江、湘江和北江。屬長江流域面積爲15718.8平方公里,屬珠江流域面積爲3674.5平方公里。境內河流發育,成放射狀密布。集雨面積大於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3條,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127條,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河流62條,大於5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條,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6條。
(一)湘江水系。流域面積15027.3平方公里,有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19條,其主要河流有:

1、舂陵水。發源于藍山縣的人形,經嘉禾、桂陽,于常寧縣及耒陽市交界處菱河口彙入湘江,流域面積6623平方公里,幹流長度223公里,河床平均坡降0.8‰,控制我市臨武、嘉禾、桂陽三個縣的大部地區,本市集雨面積3326.5平方公里。

2、耒水。發源于桂東縣的煙竹堡,經汝城、資興、永興、耒陽、於衡陽市的耒河口入湘江,流域面積11783平方公里,幹流長453公里,河床平均坡降0.77‰,控制我市桂東、汝城、資興、蘇仙、北湖、永興的大部分地區和安仁極少部分地區,境內集雨面積8929平方公里。

3、永樂江。發源于資興市的彭公廟毛雞山,經永興、安仁於衡東草市流入米水再彙入湘江,總流域面積2572平方公里,幹流長210公里,河床平均比降1.9‰,控制我市資興、永興小部分,安仁絕大部分地區,本市集雨面積2535.1平方公里。

(二)贛江水系。控制我市流域面積691.5平方公里,有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0條,其主要河流有:

1、集龍河。發源于汝城縣的牛木塘,于集龍鄉注入江西省的上游水,本市集雨面積501.8平方公里,幹流長50公里,河床平均比降5.28‰。

2、泉江。發源于桂東縣橋頭鄉的頭子音,於大地鄉的元明安流入江西省,本市集雨面積189.7平方公里,幹流長23.9公里,河床平均比降57‰。

三)珠江水系。控制我市流域面積3674.5平方公里,有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4條,其主要河流有:

1、武水。武水系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一級支流,發源于臨武縣的三峰嶺,經宜章縣的羅家渡流入廣東,本市集雨面積3365.7平方公里,幹流長147公里,平均比降1.49‰。其中:南花溪(樂水河),系北江水系二級支流,發源于宜章縣楊子坑,于廣東省水口彙入武水,流域面積1223平方公里,幹流長115公里,河床平均比降3.28‰,控制我市宜章縣集雨面積1026平方公里。

2、湞水。發源於汝城縣的九龍經,於城口流入廣東後注入北江,控制本市集雨面積308.8平方公里,幹流長22.3公里,河床平均比降15.0‰。

三、水資源概況

我市水資源比較豐富,全市水資源總量220.71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81.17億立方米:其中湘江水系139.74億立方米、珠江水系34.92億立方米、贛江水系6.50億立方米;地下水多年補給量61.05億立方米,可開採量27.14億立方米;地下水還蘊藏著較豐富的地熱水資源,已出露的天然泉點38處,年自流量0.23億立方米。

我市水資源的特點:一是雨量充沛,但分佈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爲1504毫米,比全省多71.3毫米,是全國的2.28倍。但年際分佈不均,豐水年降雨量達1783毫米,少雨年只有1043毫米;年內分佈不均,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4.7%,10月—次年3月只占35.3%;區域分佈不均,總的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遞減,1400毫米等雨量線沿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線把全市分爲三部分,東南部的桂東黃洞、寒口、橋頭、大地一帶,汝城的東嶺、熱水、益將一帶,中部蘇仙區的大奎上、江口、永春、芙蓉一帶,臨武的東山、西山及最南面的宜章莽山等地屬高值區。資興興寧到厚玉、滁口經汝城文明,延至宜章赤石及嘉禾、桂陽的南半部,安仁大部屬中值區。南部宜章的粟源、岩泉、一六一帶,桂陽的流峰一帶屬低值區。低值區多年平均降雨量1230—1350毫米,中值區多年平均降雨量1380—1500毫米,高值區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最高值爲韭菜嶺雨量站,多年平均降雨量2353.5毫米。二是地表水徑流豐富,但利用比重小。全市年地表水總量181.17億立方米,人均水量398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資源量2999立方米的1.33倍,是全國人均水資源量2167立方米的1.83倍。但水資源年際變化大,豐枯交替變化頻繁,年內降雨集中,又因境內地形主要爲山丘崗地,山高坡陡,河流坡降大,徑流天然儲量少,形成汛期大量棄水,非汛期水量缺乏,旱年嚴重缺水,豐水年水量過多,徑流利用率較低。

水能資源相對豐富,全市水能理論蘊藏量237.1萬千瓦,可開發量166.1萬千瓦,其中農村水電可開發量105.7萬千瓦。全市人平可開發量365瓦,爲全省人平194瓦的1.88倍,爲全國人平303瓦的1.2倍。

四、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概況

2006年底止,全市已建成各類水利設施93793處。其中水庫919座,總庫容103.8365億立方米。大型水庫2座,總庫容92.84億立方米;中型水庫29座,總庫容6.3243億立方米;小Ⅰ型水庫134座,總庫容2.9662億立方米;小Ⅱ型水庫754座,總庫容1.706億立方米;山塘89471,總容量2.431億立方米;水輪泵站359處,總提水量2.79億立方米;機電排灌站3068處,裝機容量5.348萬千瓦;全市水利工程總有效灌溉面積169.75千公傾,旱澇保收面積134.96千公傾,其中萬畝以上灌區46處,有效灌溉面積89.97千公傾;防洪堤長度49.3公里。全市地方電網已建成農村小水電996處,裝機容量達91.64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29.32億千瓦時。

投資重點區域 /產業

 

重點鼓勵項目

 

生 產 要 素 成 本(平 均 價 格)

項目

分類

平均價格(¥)

勞 動 力 工 資

管理人員(大學)

/ 月

普通工人(中學)

/ 月

電 費

居民用電

/ 度

工業用電

/ 度

大工業用電

/ 度

水 費

工業用水

/ m3

天 然 氣

民用

/ m3

工業用

/ m3

用 地

(註:一畝 =  666.67平方米)

廠房

(月)       / m2              / m2

寫字樓

(月)       / m2              / m2

土地

             / m2        / 畝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