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 融資
 
江門
 

 

名稱

江門市

面積

9472.56平方公里

人口

412萬

    

地區簡介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陸域東鄰順德市、中山市、鬥門縣,西接陽江市的陽東縣、陽春市,北與新興縣、高明市、南海市爲鄰。南瀕南海,毗鄰港澳。全境位於北緯21°27′~22°51′,東經111°59′~113°15′之間。北自鶴山市古勞鎮的麗水,南至臺山市的下川鎮圍夾島,相距142.2公里;東自新會市大鼇尾,西至恩平市那吉鎮蛤坑尾,相距130.68公里。臺山市、新會市的南部和恩平市的東南部瀕臨南海,大陸岸線長283.36公里。島嶼岸線共長331.51公里。陸地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陸地總面積的5.32%,其中海島面積235.17平方公里。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97個,其中臺山市上川島面積最大,爲137.16平方公里;下川島次之,爲81.73平方公里。屬江門市水深200米以內的沿海大陸架,東起黃茅海,西至鎮海灣,面積約2257平方公里。

江門市現轄蓬江、江海、新會三區及臺山、開平、鶴山、恩平四個縣級市,轄區範圍俗稱“五邑”。
    全市常住總人口412萬,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人口中民族數達52個,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66%,其餘51個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0%。“五邑話”是粵語的一枝,是五邑地區的主要方言。
   
江門五邑是全國著名僑鄉,僑鄉文化獨具魅力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美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現已達376萬,分佈在全世界五大洲107個國家和地區。江門五邑籍華僑、華人中,分佈在亞洲地區的約占20%,美洲地區的約占70%。

未來___年發展規劃

 

人居環境

江門市屬亞熱帶低緯地區,位於珠江口西岸,全區有285公里的海岸線,受海洋性季風影響, 氣候特徵是溫暖多雨, 日照平均1700小時以上。 氣候溫暖濕潤,適宜種植水稻和各種經濟植物,無霜期在360天以上,終年無雪,氣溫年際變化不大,年平均氣溫全區均在22℃左右。
    2005年江門市區空氣質量保持良好水平,空氣質量日報優良率達97.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年日均值分別爲0.043毫克/立方米、0.026毫克/立方米、0.069毫克/立方米,均符合國家二級標準;其中,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與去年基本持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均值分別比去年下降38.1%和14.8%。降塵年月均值4.97噸/平方公里·月,符合廣東省推薦標準,比去年下降13.3%。市區空氣的主要污染物爲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

區域優勢

江門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西北部山地丘陵廣布,東部、中部、南部河谷、沖積平原、三角洲平原寬廣,丘陵、臺地錯落其間,沿海砂洲發育,組成錯綜複雜的多元化地貌景觀。全市山地丘陵4400多平方公里,占46.13%。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約占1.77%。800米以上的山脈有9座,多爲東北--西南走向。恩平、開平與新興接壤的天露山,長70餘公里,走向北邊,主峰海拔1250米,爲全市最高峰。北部的菱髻頂、皂幕山,東部的鑊蓋尖和南部的笠帽山、涼帽頂,均山勢陡峻,岩古嶙峋,"V"型穀發育。500米以下的山丘、臺地面積約占總面積80.34%,多分佈於山地週邊,開平、臺山、江門市區的沖積平原內有零星點綴。丘陵多無峰頂,呈緩波起伏,坡面多爲第四紀堆積。河流沖積平原、三角洲平原約占總面積17.89%,其中江門市區、新會以南由西江、潭江形成的三角洲平原面積達500平方公里,位於臺山南部由大隆洞河、都斛河形成的廣海都斛平原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由西江、潭江下游支流形成的河流沖積平原沿河作帶狀分佈,中游狹長,下游寬闊,現多爲良田。 境內地質構造以新華夏構造體系爲主,主體爲北東向恩平--從化深斷裂,自恩平經鶴城斜貫全市延出境外;東部沿西江河谷有西江大斷裂。兩支斷裂帶構成境內基本構造格架。境內有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泥盆紀、石炭紀、二叠紀、三叠紀、侏羅紀、下第三紀及第四紀等地質年代的地層,尤以第四紀地層分佈最廣。入侵岩形成期次有加裏江期、加裏東--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尤以燕山期最爲發育,規模最大。

產業優勢

江門市積極推進科技進步,産業高級化趨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術産品463個,高新技術企業201家,民營科技企業365家。2008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産品産值990億元,同比增長29%,高新技術産品産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2%。其中,動漫産業産值達到6000萬元,半導體照明行業工業總產值60億元,比上年增長161%。2009年,江門將積極組織申報7項重大科技專案:綠色照明創新示範工程;重點行業節能減排技術集成示範;廣東省家電産業共性技術專項;汽車産業環境適應性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大型養殖場污水零排放關鍵技術集成示範;軟體及資訊安全産品研製及産業化;高品質工業鋁材産業共性技術。
    商標品牌是知識産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從戰略高度構建更具活力的商標品牌發展機制,打造更多的著名、馳名商標,是構建具有江門特色的經濟結構、促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一項有力措施和重要途徑。到2008年,全市共有中國名牌産品14個、中國馳名商標7個、國家免檢産品19個,廣東省名牌産品60個和廣東省著名商標67個。
    江門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經濟發展逐漸步入快車道,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7年,江門經濟總量首破千億大關。2008年,全市完成生産總值1280.6億元,增長10.8%,高於廣東省平均增速。人均生産總值達30973元,增長10.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74.7億元,增長19.6%。外貿進出口總額131.6億美元,增長7%,其中出口總額96.7億美元,增長11.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86.7億元,增長1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9.3億元,增長1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6元,增長13.5%,創近13年來新高;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807元,增長11.5%,創近10年來新高;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1158.2億元,增長19%。
    近年來,江門市積極實施集團帶動和産業集群戰略,産業規模不斷擴大,並逐漸形成了機電、造紙、紡織服裝、食品、造紙及紙製品、電子資訊、建材等六大支柱行業,以及汽車零部件、摩托車、新材料、五金衛浴、電子資訊等15個國家級産業基地和6個省級産業基地。2008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51.2億元,增長20%。電子資訊、交通運輸設備、化纖紡織服裝、金屬製品等4個産業集群産值超300億元,船舶製造、綠色光源、石化、造紙等産業實現強勢增長。
    目前,圍繞《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江門正結合國家和廣東省出臺的産業振興規劃,積極進行新的産業佈局規劃,推動産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努力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根據計劃,江門將加快汽車零部件、綠色(半導體)光源、造紙等産業基地建設,做大做強摩托車及汽車零部件、石化中下游、船舶製造、食品、電子資訊等産業集群,對資質較好的企業予以扶持,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著力抓好金融、物流、資訊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會展、文化創意等産業,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占GPD比重達到40%以上。
江門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江門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建於1993年2月,爲省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47.1平方公里,分爲高新技術工業園、臨港工業和行政商務服務中心三部分。開發區附近有外海、高沙和新會3個直通港澳和世界各地的對外貨運港口。其中新會港是可靠泊萬噸級遠洋貨輪的國家一類碼頭。區內各項配套設施完善,並已形成電子資訊、摩托車及配件製造、生物醫藥、玻璃製品、家具等五大支柱産業。
廣東江門新會經濟開發區
    成立於1991年5月的新會經濟開發區前身爲今古洲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15.21平方公里,是省級開發區。開發區現有各類企業400多家,其中省級高新企業12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8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個等,形成了電子資訊、電子電器、化工、鋼鐵等主導産業,已初步建成集工業、商業、金融、行政、文化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經濟區域。區內有客運港和國家一類口岸新會貨運港。貨運港現有5000噸級泊位2個,另有2個萬噸級泊位正在建設中,是珠江三角洲西翼的江海聯運基地和物流中心。
江沙工業走廊
    江沙工業走廊以江沙公路爲紐帶,從江門市宏達工業區至鶴山沙坪,總長約20公里,呈組團式佈局,各組團間保留一定的距離,以自然山水及農田作爲綠色隔離帶,形成“順藤結瓜”式生態工業走廊。廊區已形成摩托車及零配件、汽車零部件、印刷及紙製品、五金不銹鋼、制鞋等主導産業。

 廣東臺山廣海灣工業園區
廣海灣位於臺山市東南海濱,是廣東電能源基地,亞洲最大的燃煤發電廠——臺山電廠一期工程5×60萬千瓦機組已全面投産發電,裝機容量600萬千瓦的臺山核電站已進入主體工程開工準備階段,未來的川島風電、北陡風電專案將使臺山成爲廣東最大的風力發電基地。2006年11月,國家批准臺山市成爲中國南方電網第一個直購電試點地區。低廉的電價和穩定的電力供應,使廣海灣成爲一處不可多得的投資寶地。加快廣海灣開發,是江門今後相當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石油化工、金屬冶煉、造船等産業已被規劃爲該區域的重點産業,皮革、五金、紡織服裝、農漁産品加工等産業集聚已初具規模,2006年國家還正式批准再生資源工業園落戶廣海灣。
江門産業轉移工業園
    2008年10月,廣東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同意將江門市恩平、開平納入廣東省山區及東西兩翼産業轉入區域,享受産業轉移扶持政策。正式拉開了江門市産業轉移工業園的建設序幕。江門産業轉移工業園採取“一園兩區”的建設模式,分爲恩平園區和開平園區;規劃總面積18.79平方公里,其中恩平園區總規劃面積爲1091.76公頃,開平園區爲787.46公頃。江門産業轉移園定位爲:重點發展以電子資訊産業、機械製造業、水暖衛浴産業、紡織化纖産業爲主導,適度發展食品醫藥、輕工産業等,集研發、生産、展銷、物流爲一體的現代化工業園區。

資源優勢

全市境內水資源豐富,年均河川徑流量爲119.66億立方米,占全省河川年均經流量6.65%;水資源總量爲120.8億立方米,占全省水資源總量6.49%。主要河流有西江、潭江及其支流和沿海諸小河。西江、潭江、朗底水、蓮塘水、蜆崗水、白沙水、鎮壓海水、新昌水、公益河、新橋水、址山水、江門水道、天沙河、沙坪河、大隆洞河、那扶河等16條河流的集水面積均在100平方公里以上。西江幹流於境內長76公里,自北向南流經鶴山、江門市區和新會、經磨刀門、虎跳門出海,境內流域面積1150平方公里,出海水道寬闊,河床坡降小,水流平緩,灘塗發育。其中江門水道稱江門河,又稱蓬江,從東北向西南橫貫江門市區,與潭江相彙,經新會銀洲湖、崖門注入南海。潭江自西向東流經恩平、開平、臺山、新會,經銀洲湖出崖門注入黃茅海,幹流於境內長248公里,境內流域面積6026平方公里。全市蓄水工程2340宗,總庫容量34.2億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庫32宗,庫容量共18.49億立方米。水力理論蘊藏量41.38萬千瓦,其中可裝機容量24.24萬千瓦,約占58.6%。此外,還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總計436.7萬噸/日。 江門市耕作土壤土質肥沃,墾耕歷史悠久。全市耕地面積24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7%,人均耕地面積0.63畝。沿海潮間帶灘塗34.35萬畝,已利用灘塗26.29萬畝;內陸江河灘塗2萬畝。 全市森林總蓄積量830.2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43%,林業用地綠化率87.6%。西北部、南部山地有原始次生林數千公頃,生長野生植物1000多種。其中古兜山有野生植物161科494屬924種,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紫荊木、白桂木、華南杉、吊皮錐、繡球茜草、海南石梓、粘木、巴戟、火力楠、藤槐等。在恩平市七星坑亞熱帶次生林區,經專家考察鑒定,植物種類有735種,其中刺木沙欏等12種屬國家級和省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2種植物形狀奇特。 境內野生動物有獸內100餘種、鳥類500餘種、蛇類100多種、昆蟲類200多種,其中山豬、小靈貓、山蛤、龜、鷓鴣、鼈、蛇、穿山甲等於西北部山地常見。沿海和近海經濟魚類有8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有100多種,年捕撈量1萬噸以上的有15種。 境內優質礦泉和溫泉分佈廣泛。已探明的礦泉有9處,已通過勘查評價並開發的有4處,其中開發成規模的有1處。溫泉分佈于恩平市的那吉鎮、良西鎮,臺山市的三合鎮、都斛鎮,新會市的崖南鎮,開平市的赤水鎮。其中,流量最大的是臺山市三合鎮的臺山溫泉和新會市的崖南鎮的古兜溫泉,日流量達3000立方米;水溫最高的是臺山市都斛鎮的莘村溫泉,水溫達73℃。
    江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土地和海洋資源豐富,農、林、牧、漁業發達。近年來,江門市委市政府更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三大目標,以市場爲導向,以效益爲中心,以科技爲動力,不斷優化農業産業結構,基本形成了以沿江沿海水産養殖帶、丘陵山區立體種養帶、城鎮周邊菜籃子生産帶和平原地區優質稻産業帶等爲主線的産業區域佈局,並已有一半以上的鎮實現了一鎮一業的主導産業。

投資重點區域 /產業

 

重點鼓勵項目

 

生 產 要 素 成 本(平 均 價 格)

項目

分類

平均價格(¥)

勞 動 力 工 資

管理人員(大學)

/ 月

普通工人(中學)

/ 月

電 費

居民用電

/ 度

工業用電

/ 度

大工業用電

/ 度

水 費

工業用水

/ m3

天 然 氣

民用

/ m3

工業用

/ m3

用 地

(註:一畝 =  666.67平方米)

廠房

(月)       / m2              / m2

寫字樓

(月)       / m2              / m2

土地

             / m2        / 畝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