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 融資
 
惠州
 

 

名稱

惠州市

面積

11200平方公里

人口

319.91萬(2008年末)

    

地區簡介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現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全市總面積1.12萬平方公里,截止至2008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92.7萬人。惠州市於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爲地級市,惠城區是市政府所在地。
    惠州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區, 現轄惠城、惠陽兩區和惠東、博羅、龍門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全市共有74個鎮(辦事處),1244個村(居)委會,戶籍總人口319.91萬人。
    我市是一個多民族的散雜居地區,目前全市少數民族人口有8.55萬人。全市有1個少數民族鄉、8個少數民族行政村,龍門縣藍田瑤族鄉是全省7個少數民族鄉之一。我市的農村少數民族有瑤族和佘族兩個民族,約有1萬人,主要分佈在龍門縣藍田瑤族鄉、惠東縣多祝鎮角峰佘族村和博羅縣橫河嶂背佘族村等少數民族鄉村。有城鄉常住少數民族人口7萬多人,包括蒙古、回、藏、苗、滿、壯等51個民族,分散在市內各地。

未來___年發展規劃

 

人居環境

惠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回歸線橫貫全市。常年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平均氣溫22℃。廣東省三大水系之一的東江和西枝江橫貫全市,北部多山地,中部和沿海地帶多橫積小平原,東、西部爲丘陵臺地。

區域優勢

 

產業優勢

全市生産總值1290億元,比上年增長11.5%,人均GDP33077元,增長9.1%,實現了總量與人均的協調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再創歷史新高,達到588.7億元,增長2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3.4億元,增長19.6%;外貿出口179.9億美元,增長23.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3.5億美元,增長10.1%。全市稅收總收入290.2億元,增長25.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8億元,增長25.7%,人均財政收入2000元,增長23%。
産業集群的現狀
  近年來,我市以大力實施工業立市、工業強市戰略,以發展爲中心,結構調整和科技進步爲主線,積極推進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改善投資環境,加大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發展民營經濟,發展支柱産業和區域特色經濟,使區、縣鎮的産業集群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了電子資訊、燈飾、紡織服裝、制鞋等爲主體的産業集群工業走廊,經濟規模近1000億元。
  (一)、電子産業集群
  電子資訊産業是惠州的支柱産業之一。經過20多年的迅速發展,通過實施“上規模、抓拳頭、創名牌、搞集團、增效益”等策略,不斷優化工業産業結構,使資本逐步向市場優勢明顯的電子資訊等高新技術産業集中,形成了有強技術競爭力的電子産業聚群。
  2004年,惠州市的電子資訊製造業工業總產值爲841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4%,同比增長17.6%,居全省第二位、全國前列,僅次於上海、天津、北京、深圳。全市共有電子資訊類企業1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電子資訊企業約290多家,TCL、德賽、華陽、僑興集團進入全國電子百強,排名分別爲3、21、23、24位;手機、彩電、電腦、電話機、積體電路、電子元件等産品的産量持續、高速增長,創建了TCL手機、電話機、TCL王牌彩電、德賽數碼龍、僑興電話、華陽精密部件等一批電子資訊名牌産品。惠州已成爲世界最大的電話機製造基地,世界最大電池生産基地之一,亞洲最大電腦線路板生産基地之一;CD、DVD等鐳射頭的年産量占世界産量的40%以上;電腦光碟驅動器鐳射頭産量占世界同類産品的40%以上。惠州已成爲全國甚至世界電子資訊産品製造基地。
  目前,惠州建立了仲愷高新技術開發區、數碼工業園、三和工業園、僑興科技園等一批電子資訊産業園區。惠州電子行業已有了30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建有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家省級重點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形成了一批集研究、開發、生産於一體的骨幹企業。
  (二)、燈飾産業集群
  燈飾産業集群是惠州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主要集中在惠城區的陳江鎮。陳江鎮制定各種優惠政策, 積極打造投資興業的優良環境,花大力氣抓好城鎮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一大批燈飾企業到陳江鎮投資建廠。通過發展,燈飾産業集群在陳江不斷壯大,企業不斷增資擴産,如1991年進駐陳江的大欣集團已從最初占地7萬平方米,下屬有6家企業發展到今天占地130萬平方米,擁有42家企業的大集團公司,吸引了一大批同類行業的知名企業紛紛進駐。這些專案的引入,進一步擴大和提升了陳江燈飾行業的總體規模和檔次,使得陳江“燈飾城”的內涵更加豐富,從而在區域競爭中更富號召力和競爭力。目前,陳江已擁有近70家主要以生産和銷售各種高級燈飾産品、半成品及相關配套産品的企業。2003年,這70家企業年産值達10億元以上,占該鎮工業總產值的9.79%。  
  (三)、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産業集群
  目前,全市共有汽車零部件及摩托車生産廠家35家,實收資本共計22.4億元,累計實現銷售收入50多億元,産品包括汽車音響、轎車懸挂系統、轉向節、刹車盤、曲軸、汽車線束、儀錶控制系統等30多個品種。其中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年生産能力已達到24萬台(套),預計到2005年可達到50萬台(套),計劃建成東南亞較大的發動機零部件出口基地;風神零部件系列的年生産能力也已達到15萬台(套)。此外,年産能爲100萬條的普利司通汽車輪胎專案已確定落戶數碼工業園。
  (四)、紡織服裝産業集群
  惠州的紡織服裝是我市的又一産業集群。改革開放至今的二十年,惠州依託毗鄰港澳、交通便利及勞動力充裕等優勢,紛紛辦起了“三來一補”和“三資”企業,紡織服裝製造業得到了空前發展。外資企業不斷湧入,中小企業不斷崛起,大型企業相繼落戶惠州,大量的個體民營服裝企業不斷誕生,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産業集群。我市紡織服裝産業集群主要分佈在: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平山鎮、大嶺鎮、多祝鎮及博羅縣的園洲鎮、石灣鎮等。主要紡織服裝産品有梭織、針織和毛衣類的男女裝,包括西服、西褲、襯衣、T恤、休閒服、運動服、牛仔、內衣以及嬰裝、童裝、領帶、織造、印染、洗水和配件、輔料等。男式服裝優勢明顯,已擁有像“真維斯”休閒裝、“聖馬龍”男裝系列、“富紳”襯衫等一批國際名牌、國家級名牌、省名牌和知名度較高的品牌企業,此外,如“老銘人”、“泗洲塔”牌男裝系列、“阿達彪”牌男女內衣、“高爾夫球”牌運動休閒服、“衣之純”牌休閒服、“威利”牌男裝、“納琦”牌童裝等在國內市場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至2003年底,全市有紡織服裝企業1046家,其中外資企業(含“三來一補”企業)359家,占34.5%;個體私營企業621家,占59.4%,從業人員超過18萬人,年産服裝36000多萬件(占全省服裝生産總量的13.72%),完成工業産值113億元,約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5%。其中,外向型服裝加工企業約500多家,占服裝企業總數的47.8%。2003年全市的服裝出口56426萬美元,占全市外貿出口的7.9%,占全省服裝出口的7.13%。紡織服裝業已發展成爲我市傳統産業的經濟支柱之一。
  (五)、制鞋業産業集群
  惠州制鞋業起步于惠東縣的黃埠、吉隆兩鎮。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制鞋業如雨後春筍般、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家庭手工作坊式向機械化流水作業,不斷發展壯大。全市有近250條的機械化制鞋流水生產線,制鞋技術日臻成熟,建立了分工協作、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制鞋體系,形成了原料供應、模具加工、成型組裝、裝潢包裝、産品銷售等一條龍的産業集群生産鏈。2003年,全市共有制鞋及配套企業2200多家,年産鞋3.8億雙,工業總產值達100億元。其中個體私營鞋業企業1900多家,年産鞋50萬雙以上的企業62家、年産值1500萬元以上的企業58家;有45家鞋廠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有15家企業取得自營進出口經營權;有132家制鞋企業建立了出口基地,産品銷往國內90多個大中城市,遠銷俄羅斯、日本、南非、歐美、中東及香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達14億元。惠州制鞋業的不斷發展,造就了一批知名企業和名優品牌,惠東縣的黃埠、吉隆兩鎮成爲遠近聞名的“鞋城”。惠東女裝時尚鞋與浙江溫州的皮鞋、福建泉州的運動鞋成爲中國鞋業“三駕馬車”之一。
  惠州産業集群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當前中小企業招工難;工業園區建設過熱、競爭過度;産業集群內部環境較差,企業之間缺乏必然的聯繫;企業規模偏小、産品檔次低等等的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資源優勢

自然資源
全市陸地面積1.12萬平方公里,占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1/4。東江、西枝江橫貫境內,是供給香港、深圳、廣州、東莞等地的主要水源。擁有海域面積4500多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3.6公里,是廣東的海洋大市之一。
    惠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爲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稱,是一座“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園裏”的魅力之城。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9.2%,有省級、國家級風景名勝及自然保護區15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4個。連續7年在廣東省城市環保責任考核中名列第二,全市空氣質量長年優於國家二級標準,城鄉環境十分舒適宜居。
海洋資源
惠州地處廣東省東南部,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端,西鄰大鵬灣,西南鄰香港,東與紅海灣相接,南連廣闊的南海。爲全省海洋大市之一,擁有大亞灣和紅海灣部分海域(東山海),有大陸海岸線223.6公里、大小海灣28處,大小島嶼140個,幹出礁108個,暗礁83個,島岸線長133.7公里。20米水深線以內海區面積1221平方公里,領海基線向內一側海域面積4519.44平方公里,相當於陸域面積的40%,海岸線長度和海域面積分別居廣東省第五和第六。負10米水深以內的淺海水域302平方公里,潮間帶灘塗面積3537公頃。其中大亞灣是廣東省最深入內陸的優良海灣,面積達560平方公里,灣內島嶼衆多,潮差小。同時,大亞灣毗鄰香港,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全市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浮水魚類漁場和鯛科魚類的繁殖場所。同時,也是南海各漁場的部分經濟魚類幼體的索餌場所。大亞灣海域爲省級水産資源自然繁殖保護區;惠東縣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8平方公里,爲亞洲大陸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主要海洋資源有:
岸線資源 全市大陸岸線與島嶼開發形成的港口岸線有28.4公里,適宜發展海上交通運輸業,可建泊位126個(其中深水泊位76個),總吞吐能力達1億噸;濱海旅遊岸線有20多公里,可發展成頗具規模的濱海沙灘浴場、度假休閒地、旅遊和釣魚及海上文體活動中心;有漁港岸線8公里,可建大小漁港5個,容納漁船二三千艘,有水産養殖岸線50多公里,適合發展海水養殖業;有臨海工業岸線26公里,適宜發展臨海工業。
海洋砂礦及海水制鹽資源  現已探明儲量的有惠東碧甲石英砂礦2000噸,現年産15萬噸,産值近525萬元.。共有鹽田面積864公頃,生産面積603公頃。
海洋水産資源  惠州海域有魚類400多種、貝類200多種、甲殼類100多種、棘皮類60多種、藻類30多種,共計800多種。可以開發增養殖的品種有鯔魚、真鯛、黑鯛、石斑、魳魚、尖吻鱸、對蝦、蟹、牡蠣、鮑、海膽、貽貝、扇貝、泥蚶、文蛤、珍珠貝、江蘺、紫菜等。

投資重點區域 /產業

 

重點鼓勵項目

 

生 產 要 素 成 本(平 均 價 格)

項目

分類

平均價格(¥)

勞 動 力 工 資

管理人員(大學)

/ 月

普通工人(中學)

/ 月

電 費

居民用電

/ 度

工業用電

/ 度

大工業用電

/ 度

水 費

工業用水

/ m3

天 然 氣

民用

/ m3

工業用

/ m3

用 地

(註:一畝 =  666.67平方米)

廠房

(月)       / m2              / m2

寫字樓

(月)       / m2              / m2

土地

             / m2        / 畝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