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 融資
 
九江
 

 

名稱

九江市

面積

18800平方公里

人口

475.56萬人(2008年)

    

地區簡介

九江之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中九江孔殷過九江至東陵等記載。九江稱謂的來歷有兩種,一是爲古代中國人認爲的最大數位,九江的意思是衆水彙集的地方是虛指;二是以爲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即九條江河彙集的地方,是實指。長江流經九江水域境內,與鄱陽湖和贛、鄂、皖三省毗連的河流彙集,百川歸海,水勢浩淼,江面壯闊。
九江開發歷史較早。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揚二州之域,春秋時九江屬吳之西境,楚之東境,因而有吳頭楚尾之稱。九江作爲行政區劃最早出現在秦代,秦始皇劃天下爲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後九江又有江 州、柴桑、潯陽、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稱,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潯陽、江州著稱於世。
   
九江全境東西長270公里,南北寬140公里,總面積1.88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總面積的11.3%,2008年,九江市總人口475.56萬人,其中市區規劃面積11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8.4平方公里,市區人口60萬人。轄九江縣、武甯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等九縣,瑞昌市,潯陽、廬山兩區,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共青開發區和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未來___年發展規劃

 

人居環境

九江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年平均氣溫1617°C;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無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霧日在16天以下。季節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區域優勢

九江地處東經113o57 --116o53 北緯28o47 --30o06 。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區海拔20米),修水九嶺山海撥1794米,爲九江最高峰,廬山區蛤蟆石附近的鄱陽湖底,海拔-9.37米,爲全市最低處。全市山地占總面積的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耕地365.22萬畝,俗稱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
   
九江途通五嶺、勢拒三江,具有七省通衢的戰略地位。由於得舟楫之便,加上物産豐富,九江自古就是通都大邑,是人員流和物流中心城市,是長江中游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曾是中國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長江是中國最大、最長的東西向水上大通道,京九鐵路是我國最長、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向陸上運輸大通道,兩條大動脈在九江市區交彙,九江成爲承東啓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彙點。
   
現代水陸空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九江港是長江流域十大港口之一,年客、貨運量分居長江各港口第二位和第四位。鐵路有京(北京)九、武(武漢)九、合(合肥)九三條鐵路相交,銅(銅陵)九鐵路正在規劃建設中;公路有昌九、九景兩條高速公路以及105316國道穿境而過。九江機場正在積極運作。
    
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九江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是京九、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的交叉點,處於極爲重要的位置。從長江流域的格局看,九江是滬、漢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又是長江段贛、鄂、湘、皖四省結合部;從京九沿線看,九江是唯一的水陸交通樞紐,溝通東西南北;從江西省的發展看,九江是唯一通江達海的外貿港口城市,是聯結全省與長江開發帶和沿海開放帶的北大門

產業優勢

九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基地和江西省蠶桑基地。工業基礎較好,潛力巨大,已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紡織服裝、冶金建材、汽車製造、電子電力、食品加工爲支柱的工業體系。九江歷來就是著名的商埠,現已建成若干大型交易市場,各類商品交易活躍。九江交通便捷,通江達海,現代物流業發展潛力巨大。九江作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市場開發前景廣闊。十五期間,九江知難而進,奮力拼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進步。
   
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
  
十五期間,全市生産總值由213億元上升到428.9億元,實現了翻一番,年均遞增13.6%,比十五計劃預期目標高2.6個百分點,比我市九五時期年均增速高出7.1個百分點。人均生産總值達到9230元,年均增長12.7%,實現了翻一番。財政總收入由20.52億元提高到39.81億元,年均增長14.2%,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由10.5億元提高到22.45億元,年均遞增16.4%。縣域經濟不斷壯大。十五期間我市縣(市、區)財政收入全部實現超億元,其中,潯陽區、修水縣過3億元。歲末傳來好消息,國家統計局權威發佈,九江市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
   
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效
   
改革步伐加快,國有企業、農村稅費、投資體制、國有資産管理體制、行政審批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出臺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60條措施,市屬企業改制完成52戶,縣屬企業改制基本完成。精簡市級機構15個,撤鄉並鎮45個。農村稅費改革累計減免農民負擔3.15億元,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構建公共財政體制邁出重要步伐。衛生、教育、公路、糧食、住房、電力、科技等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取得初步成效,十五期間國家級區域性期貨市場——中國南方糧食交易市場,實現網上在線交易,成爲中國糧食期貨交易三大主力市場之一,我市首次運用BOT方式建設老鸛壙汙水處理廠。開放型經濟格局基本形成。經過努力,國務院批准在我市設立出口加工區。五年共利用國外境外資金12億美元,超過全市以往利用外資總和。利用市外資金和出口勢頭強勁。三外資金占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超過80%,成爲支撐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日本鈴木、新加坡金鷹、臺灣遠東、香港華孚、中國五礦、3T光電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九江。
  
經濟結構明顯改善
三次産業結構由九五末的20.2:45:34.8演變爲16.8:50.1:33.1。第二産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提高了5個百分點。200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0.39億元,在全省設區市中排位穩居第二,培植利稅超億元企業5戶,石油、化工、建材、紡織成爲全省最大的産業集群,原油加工能力從每年300萬噸提高到500萬噸,水泥産量從300萬噸提高到1000萬噸,棉紡從31萬錠提高到100萬錠。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開始顯現,支柱産業和工業園區成爲推動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全市12個工業園區入園企業年均增長46.7%,實際進資年均增長13.8%,園區工業經濟己占全市工業總量的四分之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速,成爲經濟發展新亮點,2005年全市非公有制工業完成産值、銷售收入分別占全部規模工業的82.2%80.5%。九江作爲全省加工製造業基地初具雛型,九江製造——“利亞納轎車、3T數位投影機、綠冬絲科寢具、美廬奶粉、彙源果汁等品牌不斷進入超市和家庭,與消費者直接見面,改善了我市缺少終端産品的狀況。農業的基礎地位繼續得到鞏固和加強,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最高水準。養殖業産值超過種植業産值,經濟作物面積超過糧食作物面積。培育國家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3家,創綠色食品品牌46個,建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71個。長江幹堤加固整治、移民建鎮工程全面完成,贛北早熟梨生産基地初具規模。傳統服務業繁榮興旺,現代服務業迅速興起,所有制結構逐步改善,民營經濟成爲經濟發展的新興力量。
發展環境産生巨大變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新建高速公路93.3公里,鄱陽湖大橋,九景高速公路十五期間開通,環廬山公路、都蔡公路通車。武九複綫擴能提速工程竣工,銅九鐵路預期開工建設。完成農村公路建設里程5837公里,建成電力裝機104萬千瓦,占現有裝機容量的一半多。九電三期建成投産,柘林電廠擴建改造工程完成,抱子石電站並網發電。農村電網改造、縣城網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九江國際水運中心通過擴能改造,集裝箱通行能力達到10萬個標箱。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鎮化率達到37.6%,城市化和工業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成爲十五時期經濟發展的突出特徵。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
 
投資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經濟自主增長機制逐步形成
   
這五年是我市投資主體變化最大、投資規模擴張最快的時期。全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578.63億元,是九五期間的3.5倍。二産投資總量放大,占總投資近50%,三産比重明顯增大,市場建設步伐加快,五年培育成交額超10億元的市場2個。加強了對農村基礎設施、公共衛生、基礎教育等方面的投資。民營企業戶數年均增長23.9%,註冊資本年均增長49.8%,上交稅金年均增長37.5%。民間投資在固定資産投資中的比重由五年前的10.2%上升到50.7%。投資多元化趨勢明顯,標誌著我市經濟的自主增長機制逐步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大幅度提高
   
高度重視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五年控制在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五年內分別增長71.5%76.6%,高於十五計劃目標,兩個確保和城市低保進一步得到落實,扶貧工作力度加大,異地搬遷扶貧超過2萬人。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大爲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服務功能有效提升,公共管理更加規範,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

資源優勢

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種有金屬、非金屬、能源礦產三大類80已探明儲量的有44其中金、銻、錫、螢石儲量居全省首位銅居第二鎢居第三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崗石、瓷土等蘊藏豐富礦產潛在價值在千億元以上。1990年起跨進全國萬兩黃金市之列,主要生産基地有瑞昌洋雞山、修水土龍山金礦。
    
植物資源豐富:森林主要分佈在西部九嶺、幕阜山脈,面積達8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6.3%,活立木蓄積量2538萬立方米,毛竹6196萬株,列爲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37種,主要有南方紅豆杉、樟木、杜仲、銀杏、柳杉等。現有國家級森林公園三個,省級森林公園四個。
    
動物資源豐富:有候鳥類115種,兩栖類11種,哺乳類20種。鄱陽湖侯鳥自然保護區有越冬候鳥126種,其中白鶴840只,天鵝3000餘隻,占世界首位,被外國專家譽爲中國的第二長城;彭澤縣桃紅嶺現有梅花鹿150只以上。魚類109種,名貴魚類有中華鱘、鰣魚、銀魚、蝦虎魚、彭澤鯽等,中華絨鼇蟹也是特産之一。
   
水資源豐富:地表水136.5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141.8億立方米,可開發的水力資源32.9萬千瓦。長江過境長度151公里,年流量8900億立方米,直入長江的河流流域面積3904平方公里,萬畝以上湖泊有10個,千畝以上31個,全省最大水庫柘林水庫庫容達79.2億立方米。鄱陽湖有53%的水域在九江境內,面積近300萬畝。
九派潯陽郡,分明似畫圖。神奇的大自然賦予了九江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壯觀的山水勝景。在縱橫一萬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羅棋佈著400多個景點景觀,呈現出一幅千崖競秀、萬壑爭流、梵宇巍峨、勝迹如林的山水畫卷,形成了一個以廬山爲龍頭,包括六區(牯嶺、山南、沙河、永修、潯陽、共青)、兩點(石鍾山、龍宮洞)、一線(鄱陽湖水上旅遊線)的大型旅遊區。
   
九江名山、名江、名湖、名城於一體,有400多個景點景觀,已開發景點120處,旅遊線路30多條。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8處。2001年被評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廬山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40之一,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爲中國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42月,廬山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全山景點80餘處,各類中外別墅1500餘幢。山南景區有唐代詩人李白寫下望廬山瀑布千古名句的秀峰,晉代詩人陶淵明故里和桃源勝境等。
    
市區主要景點有九江長江大橋、長江大堤外廣場、周瑜點將台--煙水亭、因白居易《琵琶行》而得名的琵琶亭和當年宋江醉題反詩的潯陽樓等景點,市中心的甘棠、南門兩湖,面積120萬平方米,兩湖間的李公堤系唐代江洲刺史李勃所建。
    
分佈在縣區的景點主要有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陶靖節祠、宋代民族英雄岳飛之母墓、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江湖鎖鑰石鍾山、全國重點寺廟之一的雲居山真如禪寺、全長2700余米的地下溶洞龍宮洞以及有萬島之湖之稱的廬山西海(柘林湖)等。
    
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河流萬里長江,自青藏高原發源,一路發展壯大,浩浩蕩蕩而來,至九江一帶,江面開闊,史稱潯陽江。潯陽江畔,風光旖旎,物産豐饒,人傑地靈。歷史上,演繹過多少動人的故事:禹疏九江登廬山,灌嬰築城鑒浪井,公瑾甘棠點水軍,董奉杏林救黎民,淵明種豆南山下,樂天江頭感琵琶,太白五老攬秀色,東坡月夜探石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中游南岸,九江與南昌之間。它北縈長江,西屏廬山,碧波萬頃,水天相連,渺無際涯。晴日浮光躍金,舟發鳥翔;雨時雲水茫茫,風急浪高;朝暉夕陽,氣象萬千。唐代王勃在《滕王閣詩序》中所寫虹銷雨霽,彩徹雲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描繪的正是鄱陽湖的景色。
    
由於鄱陽湖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適合候鳥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從前蘇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飛來成千上萬只候鳥,和原來定居在這裏的野鴨、鷺、鴛鴦等一起度過冬天,直到翌年暮春(3月)逐漸離去。如今,保護區內鳥類已達200多種,上百萬隻,其中珍禽達20多種,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曾被海外客人譽爲中國第二座萬里長城

投資重點區域 /產業

爲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九江確定沿長江産業帶、沿鄱陽湖産業帶和沿高速公路(昌九高速和九景高速)産業帶,形成T型結構的産業佈局。在進一步加快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共青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的同時,全力打造出口加工區,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全市工業發展的平臺和招商引資載體。
    在九江投資具有較低的投資成本,九江城區國有土地基準地價爲21.0-120.0萬元/畝,勞動力價格較低,員工薪金僅400元----1000元。水、電費用價格便宜,工業用水1.1元/立方米,工業用電0.4-0.5元/瓦時。其他各項費用均不高。

重點鼓勵項目

 

生 產 要 素 成 本(平 均 價 格)

項目

分類

平均價格(¥)

勞 動 力 工 資

管理人員(大學)

/ 月

普通工人(中學)

/ 月

電 費

居民用電

/ 度

工業用電

/ 度

大工業用電

/ 度

水 費

工業用水

/ m3

天 然 氣

民用

/ m3

工業用

/ m3

用 地

(註:一畝 =  666.67平方米)

廠房

(月)       / m2              / m2

寫字樓

(月)       / m2              / m2

土地

             / m2        / 畝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