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 融資
 
煙臺
 

 

名稱

煙臺市

面積

1.37万平方公里

人口

647.78萬(2008年底)

    

地區簡介

煙臺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於東經119°34′~121°57′,北緯36°16′~38°23′。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並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最大橫距214公里,最大縱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643.6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線曲長702.5公里,海島曲長206.62公里    煙臺市轄芝罘、福山、牟平、萊山4個區及長島縣,代管龍口、萊陽、萊州、蓬萊、招遠、棲霞、海陽7個縣級市。全市設鎮94個,街道辦事處48個,鄉6個,居委會467個,村委會6315個,自然村6880個
   
人口小幅增長。年末公安部門統計的戶籍戶數爲225.03萬戶,人口爲647.78萬人,人口比上年增長0.15%,其中非農業人口296.81萬人。市區人口達到176.26萬人,增長1.1%。全市全年出生人口4.8萬人,人口出生率爲7.41‰,下降0.4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爲6.65‰,上升0.2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爲0.76‰,下降0.66個千分點。
    煙臺市有可識別民族48個,除漢族外有47個少數民族,常住人口約12736人。其中,朝鮮族3164人,滿族3113人,佤族1282人,蒙古族1009人,回族889人,苗族414人,土家族358人,布依族352人,壯族352人,拉祜族266人,白族210人,彜族193人,傣族168人,哈尼族163人,藏族133人,傈僳族106人,佘族103人,剩餘的30個少數民族人口均不滿百人。

     少數民族暫住人口約3萬餘人,主要是朝鮮族、維吾爾族和回族。煙臺市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佈在芝罘區、開發區等經濟較爲發達的縣市區。
    煙臺市的少數民族人口素質較高,少數民族群衆大多從事文教科技工作,平均生活水平達到超過煙臺市的平均生活水平。
     煙臺地形爲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山地占總面積的36.62%,丘陵占39.7%,平原占20.78%,窪地占2.90%。低山區位於市域中部,主要由大澤山、艾山、羅山、牙山、磁山、蛤山盧山、山昔山、昆崳山、玉皇山、招虎山等構成,山體多由花崗岩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爲昆崳山,海拔922.8米。丘陵區分佈于低山區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緩,連綿逶迤,山坡平緩,溝穀淺寬,溝谷內沖洪積物發育,土層較厚。

未來___年發展規劃

 

人居環境

因煙臺市域降水較充沛,空氣濕潤,氣候溫和,低山丘陵一年四季林木蔥蘢,明媚如畫。春天,滿山蒼翠,花香襲人;夏日,鬱鬱蔥蔥,一片生機;秋季,果林紅葉,五彩紛呈;到隆冬時節,銀裝素裹,玲瓏剔透。

區域優勢

 

產業優勢

經濟發展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態勢。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産總值(GDP)2012.46億元,增長17.6%(比上年,下同),經濟增長速度創1994年以來最高水準。人均GDP達到30899元,增長17.4%。

  産業結構發生新的變化。全市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93.48億元,增長5.6%;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1228.43億元,增長21.3%;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590.55億元,增長14.4%。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10.7:58.2:31.1(經濟普查結果)變化爲9.6:61:29.4。全市稅收收入占GDP比重達9.4%;地方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達4.33%,提高0.41個百分點。

  工業生産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120.98億元,增長23.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全部國有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達2634戶,增長2.7%,實現工業增加值1028.48億元,增長34.6%。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工業增加值62.77億元,增長9.2%;集體工業增加值152.39億元,增長26.5%;股份制工業增加值384.9億元,增長36.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325.34億元,增長41.4%。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144.36億元,增長14.5%。輕工業生産快於重工業,輕、重工業分別實現工業增加值356.6億元和

671.88億元,分別增長37.7%和33.6%。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99.2億元,增長35.1%。

 ◇ 工業
    工業生産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120.98億元,增長23.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全部國有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達2634戶,增長2.7%,實現工業增加值1028.48億元,增長34.6%。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工業增加值62.77億元,增長9.2%;集體工業增加值152.39億元,增長26.5%;股份制工業增加值384.9億元,增長36.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325.34億元,增長41.4%。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144.36億元,增長14.5%。輕工業生産快於重工業,輕、重工業分別實現工業增加值356.6億元和671.88億元,分別增長37.7%和33.6%。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99.2億元,增長35.1%。

  産銷銜接良好,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産品銷售率達97.91%,實現産品銷售收入3813.95億元,增長51.8%;實現利潤306.27億元,增長59.4%;實現利稅415.62億元,增長51.7%;虧損面爲7.48%,下降4.71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49.05,比上年提高47.55個百分點。

 

 交通運輸業
   
交通運輸業:交通、運輸生産穩步增長。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6561.3公里,其中一級公路通車里程634.3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68.9公里。全社會完成旅客運輸量9315萬人次,增長6.7%,其中公路旅客運輸量8759萬人次,增長6.9%;鐵路旅客發送量246.8萬人次,增長6.7%;水路旅客運輸量250萬人次,下降2.7%。全社會完成貨物運輸量16199.3萬噸,增長27.9%,其中公路貨物運輸量13608萬噸,增長29.1%;鐵路貨物發送量686.8萬噸,增長9%;水路貨物運輸量1903萬噸,增長27.7%。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8502.9萬噸,增長17.8%

  航空業:航空業快速發展。全年共執行航線61條,平均每周有143個航班。全年航空貨郵量達到1.47萬噸,增長33.2%;客運量59.2萬人次,增長15.6%。旅客吞吐量117.75萬人次,貨物吞吐量2.53萬噸,分別增長17.6%、38.3%。

資源優勢

煙臺礦產資源較爲豐富,轄區已發現礦產 74 種,可開發利用的 46 種,礦產地 207 處。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中,能源礦產有煤、油葉岩和地熱 3 種;金屬礦產有 13 種;非金屬礦產 22 種;水礦產有礦泉水和地下淡水等 2 種。其中,黃金居全國第一位,菱鎂居全國第二位,滑石居全國第三位,鉬居全國第四位。銀、銅、鉛、鋅、膨潤土、螢石、石灰石、花崗岩、鹵水、海砂等礦種的儲量均居全省前列,礦產保有儲量潛在總值 1337 億元。黃金、建材及其它非金屬、金屬、煤礦、水礦五大行業構成全市礦業主體。
   
全市登記在冊的礦山企業 1177 處,從業人員近 10 萬人,初級礦產口總量 3100 萬噸,銷售收入 30 多億元。黃金采選在全市礦業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98 年以來年産量一直保持在 100 萬兩以上,連續 20 多年保持了全國黃金第一市的稱號。
   
煙臺市堅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的關係,連續 5 年實現耕地總量占補平衡的前提下,爲各項建設提供用地近萬公頃。集中統一、規範完善的土地市場體系初步建立起來,礦業開發、土地利用走上了依法統一、全面科學管理的軌道,爲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投資重點區域 /產業

 

重點鼓勵項目

 

生 產 要 素 成 本(平 均 價 格)

項目

分類

平均價格(¥)

勞 動 力 工 資

管理人員(大學)

/ 月

普通工人(中學)

/ 月

電 費

居民用電

/ 度

工業用電

/ 度

大工業用電

/ 度

水 費

工業用水

/ m3

天 然 氣

民用

/ m3

工業用

/ m3

用 地

(註:一畝 =  666.67平方米)

廠房

(月)       / m2              / m2

寫字樓

(月)       / m2              / m2

土地

             / m2        / 畝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