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 融資
 
淄博
 

 

名稱

淄博市

面積

3471平方公里

人口

418.12萬(2006年底)

    

地區簡介

淄博市位於北緯35°55′20〞~37°17′14〞,東經117°32′15〞~118°31′00〞之間,地處魯中,南依沂蒙山區,北臨華北平原,東接濰坊,西與省會濟南接壤。市域形態南北狹長,南北最大縱距151公里,東西最大橫距87公里。地理位置適中,交通發達,是溝通中原地區和山東半島的咽喉要道,是山東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全市土地面積596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05人/平方公里。

淄博地處山東省中部。北與惠民地區和東營市接壤,南鄰臨沂、泰安地區,東與濰坊市毗連,西與濟南市和惠民地區相連。地理座標北緯36°16′~37°16′,東經117°42′~118°30′之間,全市總面積3471平方公里,市區面積2961平方公里。1985年,轄張店區、博山區、淄川區、周村區、臨淄區和桓台縣;有39個建置鎮,57個鄉,11個街道辦事處,1888個自然村。總人口275.22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30萬人,非農業人口83.68萬人。有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僮族、苗族、侗族、藏族、土家族、瑤族、白族、東鄉族、彜族、維吾爾族等15個民族。
全市共轄五區三縣,設74個鎮、8個鄉、24個街道辦事處。
  淄博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一處發祥地。這裏的遠古先民在謀求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中,不僅創造了豐碩的物質文明,而且創造了燦爛的精神文明。距今七千年至四千年之間,淄博地區經歷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三個階段,有了比較發達的農牧業和手工業,實現了從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乃至階級社會産生的歷史大轉變。西周建立後,姜尚封齊,開創“泱泱大風”的齊國文化。淄博地區作爲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亙數百年。春秋初,管仲相齊改革舊的社會關係,發展生産力,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遂成五霸之首;戰國時,鄒忌訥諫,齊威王力行改革,招攬人材,一鳴驚人,齊國再度成爲東方霸主。齊國政治的強大,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繁榮。臨淄城盛極一時,被譽爲“海內名都”,至西漢前期仍“巨于長安”;稷下學宮,人才薈萃,競相爭鳴,孕育出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齊學。
    淄溥是一座組群式城市。1951年建市(縣級),後經多次區劃變更,市境不斷擴大。1985年在張店、博山、淄城、周村、辛店、索鎮城區中間,聚集著42個小城鎮和16片礦區,其中駐地人口達10萬的3個,3~5萬的7個,1~3萬的8個,0.4~1萬的17個,0.1~0.4萬的6個。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張店區,是醫藥、化工、冶金、機械、化纖集中生産區;博山區是傳統的陶瓷、琉璃和耐火材料集中産區;淄川區是煤炭和建材工業生産基地;周村區是絲綢之鄉和輕紡工業基地;臨淄區是新興的石油化工城;桓台是建築之鄉和全省商品糧基地。城區分散、城鄉交叉、工農結合的城市佈局,極大地緩解了人口集中、交通擁擠和住房緊張等現代城市弊端,有利地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
人口】至2006年底,全市總人口4181260人,比2005年增加13564人。其中,男性2102819人,女性2078441人,人口性別比爲101.17。全年人口淨遷入2078人,機械增長率0.5‰。全年出生36793人,人口出生率爲8.81‰;死亡24693人,死亡率爲5.92‰;人口自然增長121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爲2.90‰。

【民族】淄博市屬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有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等44個少數民族。2006年,少數民族共25923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63%。其中,回族18522人,占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7145%。千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蒙古族2790人,滿族2012人。百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朝鮮族413人,苗族404人,彜族388人,壯族175人,維吾爾族165人,藏族159人,佤族159人,布依族124人。其餘的33個少數民族人數均在百人以下。未識別民族成份者5人。少數民族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比例各爲50%。全市有1個民族鎮,即臨淄區金嶺回族鎮,爲全省4個民族鎮之一。全市有10個民族村(居),其中9個回族村(居)、1個蒙古族村,分別爲:臨淄區金嶺回族鎮的金南居委會、金嶺一村、金嶺四村,齊陵街道辦事處的劉營蒙古族村(全省唯一的蒙古族村);張店區馬尚鎮的馬尚回民新村;周村區永安街道辦事處的燈塔居委會;沂源縣東裏鎮的東村,西裏鎮的柳枝峪村、辛莊村、大劉

 

未來___年發展規劃

 

人居環境

秋收秋種工作推遲,對農業經濟造成不良影響;全年共出現大風天氣14天,其中春季大風日數最多,出現時極大風速達21.4米/秒,造成農作物倒伏,大棚、林果、廣告牌等設施受到一定損壞。

區域優勢

淄博是新興工業城市。建國後市委、市政府致力於發展交通、能源、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交通並舉,市內鐵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16.1公里,有大小車站32個;公路以國道、省道爲骨幹,區(縣)鎮(鄉)公路爲支線,形成相互連接、相互溝通的公路網,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鄉鎮駐地晴雨通車,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2.1公里。城市公共交通開闢客運線路43條,形成以張店爲中心,連通市區、鄉鎮的公共交通網。淄博是山東重要通訊樞紐,省內郵路、市內郵路、農村郵路遍佈全市;省際電路、省內電路、市郊電路流暢,1985年電話普及率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數的2倍和2.5倍。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73平方公里,張店、博山、淄城、周村、辛店、索鎮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工廠和居民區錯落有序,花園綠地相映其間,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6平方米,液化氣用氣人口達32.1萬人,人均綠地面積4.7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30%,都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產業優勢

淄博工業生産歷史悠久。傳統工業主要有陶瓷、琉璃、絲綢三大産業。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尤其是隨著膠濟鐵路建成通車,煤炭的産業化開採,帶動了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在淄博地區較早地出現了電力工業。新中國成立後,在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時期,國家充分利用淄博的資源條件,迅速地建立起冶金、機械、建材、化工、電子等新興工業。特別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隨著勝利油田的開發建設,淄博形成了一個建設中的石油化工基地。
  淄博工業大企業多。至1985年底,全市有大中型骨幹企業59個。在全國知名度較高的齊魯石油化學工業公司、山東鋁廠、淄博礦務局、山東新華制藥廠、中國第四砂輪廠等企業,均坐落在淄博境內。這些大企業不僅是淄博工業的骨幹,也是全市經濟的支柱;1985年大中型企業的産值、固定資産、利稅金額,分別占全市67.5%、76%、93%。從70年代開始,特別是進入80年代後,淄博的大中型企業發揮其資源、設備、人才、技術的優勢,扶持和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使淄博工業形成了雄厚實力。淄博陶瓷産量占山東省的70%;氧化鋁、電解鋁産量均居全省首位,其中氧化鋁産量占全國的1/3;原油加工量居全國第二位;汽車發電機和起動機分別列全國第三位和第七位,中小型交流電機産量居全國第三位,全市交流電動機産量占全省交流電動機總產量的44.2%;全市耐火材料産量占全省同類産量的80%;水泥産量占全省水泥産量的20%;鐵礦石産量占全省産量的47.2%;化學農藥、硫酸、丙烯腈産量居全省前茅,燒鹼、電石分別居全省第二位、第三位;解熱鎮痛藥、中樞神經系統藥的産量約占全國同類産品産量的17%。在輕工産品方面,腈綸化纖、巾被類占全省首位,毛紡生産能力居全省第二。
  淄博工業生産發展速度快,技術水平高。建國初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全市工業總產值平均增長1.06%;“一五”時期,平均增長28.1%;“二五”時期,平均增長6.6%;調整時期,平均增長16.0%;“三五”時期,平均增長18.4%;“四五”時期,平均增長8.3%;“五五”時期,平均增長10.3%;“六五”時期,平均增長7.6%。198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59.63億元(1980年不變價),是1949年的81倍;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43.50%提高到90.10%。1979年開展産品創優工作以來,截至1985年,全市210個産品獲354項省以上優質產品獎。其中,獲國家金質獎7項,國家銀質獎22項,部優質產品獎107項,省優質產品獎218項。全市優質產品率22.7%,中央省屬企業優質產品工産值占33%;工業物耗率較低,爲54.6%。全市石油化工、有色金屬、農藥、醫藥、電機、水泵、絲綢、陶瓷等工業技術組織已初步形成,研究、試驗設備和檢驗手段齊全,在省內外處於領先地位。
  淄博工業門類齊全,大中小企業相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主要工業門類有陶瓷、絲綢、石油化工、醫藥、建材、冶金、機電、輕工、紡織、電力、煤炭等35個行業。1985年全市有   鄉以上工業企業1206個,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188個,集體所有制企業1018個。石油化工工業是淄博工業的中流砥柱。齊魯石油化學工業公司擁有6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和大型合成氨、合成橡膠等生産裝置;全市地方化學醫藥工業主要行業有基本化工原料、合成醫藥、農藥、化肥、染料、油漆、試劑及化學礦開採和化工機械等;1985年,全市石油化學醫藥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5%,占全省化學工業總產值37%。淄博機械工業主要有電機、泵類、磨具磨料、軸承、汽車和專業機械産品,其生産和配套能力已構成一個社會化、專業化生産體系,1985年,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6.69%。建材工業以水泥、建築陶瓷爲龍頭,以建材機械、金屬門窗和特種陶瓷、牆體材料、輕質保溫材料爲兩翼的成龍配套、實力雄厚的工業體系,1985年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07%。淄博冶金工業是一個從採掘、冶煉到加工的完整工業體系,1985年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8.47%,占全省冶金工業總產值的33%。淄博紡織工業起點高,水平高,效益高,形成化纖、毛紡織、棉紡織、麻紡織、針複製、印染、服裝、紡織機械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紡織工業生産體系,1985年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4.9%。陶瓷工業形成日用陶瓷、工業陶瓷、建築陶瓷、園林陶瓷、衛生陶瓷五大系列,高石英瓷、魯玉瓷被選爲國家賓館用瓷,1985年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5%。淄博絲綢生産以出口産品、真絲産品、中高檔産品爲主,形成和服綢、雙宮綢、絹宮綢、真絲帶四個主要出口系列,1985年産值占全省絲綢工業總產值的30.5%。電子工業從無線電材料、元器件到整機儀器已形成較好的基礎,1985年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7%。崛起于80年代初的塑膠工業,已形成基材塑膠、農用塑膠、包裝用塑膠、建築用塑膠、工業配套製品、輕工市場製品、日用消費品、農機配件等八大門類。電力工業1985年擁有發電裝機容量92.1萬千瓦,供電範圍包括淄博、東營兩市和青州、壽光、臨朐、沂源、鄒平、博興、高青、章丘、沂水等縣(市)。淄博鄉鎮工業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異軍突起,“六五”期間平均以20.5%的遞增速度發展,1985年全市鄉鎮工業發展到15127處,從業人員36萬,完成工業産值9.91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6.62%,成爲全市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
  淄博市良好的農業自然條件,奠定了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的基礎。桓台縣和臨淄區在歷史上久負“魯中糧倉”盛譽。建國後,全市迅速完成土地改革,取得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農業生産獲得較大發展。1957年農業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33%。十年“文化大革命”給全市農業生産帶來嚴重災難,但在全市廣大幹部群衆的努力下,農業生産仍然得到發展。1976年全市農業總產值比1965年增長7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市委、市政府對農村工作,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僅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而且成功地調整了農業結構,開始從單一的農業經濟向工、農、商、建、運、服等多行業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主義大農業的商品經濟邁進,農業生産獲得迅猛發展。1985年,全市完成農業總產值65509萬元,比1976年增長76%。全市農村社會總產值22.56億元(當年價格)。其中,農村工業總產值達到10.52億元,占全市農村社會總產值的46.65%,比1949年提高25個百分點;建築業總產值1.98億元,占全市農村社會總產值的8.78%,比1949年提高8個百分點;運輸業總產值1.21億元,占全市農村社會總產值的5.36%,比1949年提高5個百分點;商業、飲食業總產值1.15億元,占全市農村社會總產值的5.1%,比1949年提高2個百分點。淄博農村經濟水平居國家北方地區的先進行列。
【國民經濟】2006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著力抓好新農村建設、自主創新、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服務業發展、區縣域經濟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等重點工作,實現了“十一五”規劃良好開局。全市完成生産總值1645.16億元,增長15.8%。其中,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5%、15.8%和17.5%。境內財政總收入200.53億元,增長24.8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0.7億元,增長25.8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94元,增長14.6%;農民人均純收入5641元,增長12.5%。

【農業和農村經濟】2006年,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全市農村生産力的發展和農民增收。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糧食總產143.5萬噸,增長9.1%,創6年來最高水準。蔬菜、林果、畜牧産業穩步發展。新認定無公害蔬菜和綠色食品基地4.49萬公頃、市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62家。農村基礎設施普遍得到加強,改造建設農村公路586.8公里,治理病險水庫30座,解決了502個村40萬人的飲水問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1萬個。培訓農村勞動力2萬人,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7萬人。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財政性支農資金達到19.05億元。

【工業經濟】2006年,全市工業經濟保持快速發展,運行質量持續提高,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3441.38億元、利稅340.61億元、利潤193.2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28.85%、24.74%和25.12%。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家、高新技術企業53家;一批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專案順利推進,高新技術産業産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35.3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9.1%;新增中國名牌11個、中國馳名商標5件。節能降耗取得明顯成效,148家重點耗能企業的29項單位産品能耗指標中,有25項同比下降,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5.3%和4.28%。

【服務業發展】2006年,把發展繁榮服務業作爲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來抓,服務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03.38億元,增長17.5%,占生産總值的比重同比上升1.59個百分點,達到30.6%。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9.81億元,同比增長16%。旅遊、現代物流等重點行業迅速發展,全年旅遊人數首次突破千萬人大關,共接待國內遊客1096.75萬人,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6.43億元,同比增長20.2%。流通重點專案進展順利,中國陶瓷科技城等一批重點專案相繼建成開業。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1228.77億元,比年初增長12.32%;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849億元,比年初增長15.27%。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1個百分點。

【固定資産投資】2006年,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嚴把土地信貸閘門和市場准入門檻,下大氣力調整優化投資結構,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615.1億元,增長18.1%,增幅比2005年回落197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産業投資367.8億元,增長9.7%;第三産業投資243.73億元,增長34.5%。

【對外貿易和招商引資】2006年,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7.6億美元,增長19.9%。其中,外貿出口25.09億美元,增長24.4%。引進各類外來投資153.9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7億美元,增長22.3%。

【城鄉建設】2006年,全面完成新城區“二縱四橫”6條骨幹道路及配套管網建設,體育中心、圖書館等工程開始啓動。老城區部分重點區域和地段得到整治,中心城區排水管網建設進展順利,豬龍河中心城區段雨汙分流治理全面完成。新建園林綠地460公頃,建設完善綠色通道145公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濟青高速公路南線、昌國路立交橋工程加快建設,惠青黃河公路大橋建成試運行,濱博高速公路博山出口立交橋等一批道路工程竣工通車。

【區域經濟】堅持“抓兩頭、帶中間”,促進區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4個區縣受到省委、省政府重獎或表彰,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集中突破高青、沂源兩個欠發達縣,兩縣發展勢頭良好。園區經濟成爲促進區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全市12個省級以上開發區被國家發改委公告核准,數量居全省第一位。

【和諧社會建設】全面落實和諧淄博建設任務,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2006年,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5%,“五大保險”年內新增參保40.16萬人次。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基本完成,近2萬名農村家庭困難學生享受“兩免一補”。完成25處鄉鎮衛生院和400個村衛生室的改造建設任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農村人口210萬人,參合率達到89.8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9‰。有線數位電視“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成功取得第22屆省運會的承辦權.

資源優勢

【自然資源】1土地資源。全市土地總面積5938平方公里。其中,土壤面積5174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率7847%。全市農業用地4161平方公里,非農業用地827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95平方公里。在農業用地中,耕地面積2018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523平方公里,果園面積62平方公里。在總土地面積中,山丘、澇窪、平原、荒灘、水面,各占452%、138%、332%、67%、11%;在土壤面積中,主要有棕壤、褐土、砂薑黑土、潮土、鹽土,分別占136%、625%、75%、162%、02%。2生物資源。全市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共有生物615科、3753種。其中,微生物151科、618種;植物156科、1645種;動物308科、1490種。極具價值的種類有食用菌30多種,農作物品種218種,木本植物421種,藥材植物778種,飼草植物415種,水生動植物102種,畜禽86個品種,野生動物有240多個品種,病蟲及天敵資源2165種。3水資源。水資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氣降水是水資源的主要補給源。全市年均降水量爲6274毫米,折合資源量3136億立方米,水資源補給總量1411億立方米。地下水996億立方米。4礦產資源。淄博市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已發現礦產53種,已探明儲量和開發利用的有22種。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中,主要有煤、鐵、鋁礬土、耐火粘土、石灰岩、陶瓷土、重晶石、石類等礦藏和鋁、鈷、金、銀等多種稀有貴重金屬,還有大量的赤泥、煤矸石、粉煤灰等再生資源。許多礦種儲量大、分佈廣、品位高,在全省佔有重要位置。其中,鋁礬土占全省的90%,耐火粘土儲量占全省的459%,鐵礦富礦儲量占全省的25%,化工石灰岩、陶瓷土是省內主要産地。5能源資源。淄博市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高青油田東西長約62公里,南北長約93公里,面積58平方公里,共發現7套含油層系,含油斷塊14個,面積105平方公里,儲量1469萬噸。金家油田面積110平方公里,5個含油層總厚度10米~28米,固定含油面積227平方公里,埋深200米~1100米,儲量3171萬噸。另外,還有高青縣的花溝氣田等。

投資重點區域 /產業

 

重點鼓勵項目

 

生 產 要 素 成 本(平 均 價 格)

項目

分類

平均價格(¥)

勞 動 力 工 資

管理人員(大學)

/ 月

普通工人(中學)

/ 月

電 費

居民用電

/ 度

工業用電

/ 度

大工業用電

/ 度

水 費

工業用水

/ m3

天 然 氣

民用

/ m3

工業用

/ m3

用 地

(註:一畝 =  666.67平方米)

廠房

(月)       / m2              / m2

寫字樓

(月)       / m2              / m2

土地

             / m2        / 畝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