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 融資
 
美國
 

 

簡 況
 

    【國名】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國旗星條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9:10。主體由13道紅、白相間的寬條組成,7道紅條,6道白條;旗面左上角為藍色長方形,其中分9排橫列著50顆白色五角星。紅色象徵強大和勇氣,白色代表純潔和清白,藍色象徵警惕、堅韌不拔和正義。13道寬條代表最早發動獨立戰爭並取得勝利的13個州,50顆五角星代表美利堅合眾國的州數。1818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國旗上的紅白寬條固定為13道,五角星數目應與合眾國州數一致。每增加一個州,國旗上就增加一顆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後的第二年7月4日執行。至今國旗上已增至50顆星,代表美國的50個州。每年6月14日為“美國國旗制定紀念日”。在這一天,美國各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對國旗的敬重和對合眾國的熱愛。

    國徽主體為一只胸前帶有盾形圖案的白頭海雕(禿鷹)。白頭海雕是美國的國鳥,它是力量、勇氣、自由和不朽的象徵。盾面上半部為藍色橫長方形,下半部為紅、白相間的豎條,其寓意同國旗。鷹之上的頂冠象徵在世界的主權國家中又誕生一個新的獨立國家——美利堅合眾國;頂冠內有13顆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國最初的13個州。鷹的兩爪分別抓著橄欖枝和箭,象徵和平和武力。鷹嘴叼著的黃色綬帶上用拉丁文寫著“合眾為一”,意為美利堅合眾國由很多州組成,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國歌 《星條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曾譯《星條旗》歌),歌詞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國律師在英美戰爭時,透過戰場上的硝煙看到星條旗經過英軍炮轟後仍在要塞上空高高飄揚時感慨萬分而即景寫下的。曲譜是“進行曲之王”蘇薩的著名代表作。《星條旗永不落》于1931年被美國國會正式定為國歌。

    國花玫瑰花,象徵著美麗、芬芳、熱忱和愛情。1985年經參議院通過定為國花。

    國石藍寶石
 
    國鳥白頭海雕(禿鷹)。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確定國鳥的國家。白頭雕最早出現于美國的旗幟上是在獨立戰爭期間。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並決定新生的美國必須有一個特殊的國徽。1782年6月20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把北美洲特有的白頭海雕作為美國的國鳥,並把這種鳥作為國徽圖案的主體。白頭雕外觀美麗、性情兇猛,頭上有豐滿的羽毛,它的最大特點是兩頭白,即白頭白尾。它代表著勇猛、力量和勝利。  

    國名釋義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美國(U.S.A.)。美國因洲名而得名。在英語中,亞美利加 和美利堅為同一詞“America”,只是漢譯不同,前者指全美洲,後者指美國。

    美國的綽號叫“山姆大叔” 。傳說1812年英美戰爭期間,美國紐約特羅伊城商人山姆‧威爾遜(1766.9.13--1854.7.31)在供應軍隊牛肉的桶上寫有“u.s.”,表示這是美國的財產。這恰與他的昵稱“山姆大叔” ("Uncle Sam") 的縮寫 ("u.s.") 相同,于是人們便戲稱這些帶有 "u.s."標記的物資都是“山姆大叔”的。後來,“山姆大叔”就逐漸成了美國的綽號。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漫畫家又將“山姆大叔”畫成一個頭戴星條高帽、蓄著山羊胡須的白發瘦高老人。1961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正式承認“山姆大叔”為美國的象徵。  

    重要節日 國慶日,7月4日(美國獨立日,1776年);全國公共服務和緬懷日,9月11日;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每年5月

    國家政要美國44任(第56屆)總統貝拉克‧奧巴馬 (Barack Obama),2008年11月當選,2009年1月20日宣誓就職;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 ,2008年11月當選;國務卿希拉裏‧羅德姆‧克林頓 (Hillary Rodham Clinton) ,2009年1月任職;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2006年12月任職,2009年1月繼續留任 ;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 ,2009年1月就任;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John Boehner),2011年1月就職;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G. Roberts Jr) ,2005年9月宣誓就職;美國駐中國大使喬恩‧亨茨曼(Jon Huntsman,中文名洪博培) ,2009年8月到任。  歷任總統 前副總統戈爾 奧巴馬內閣人選全部確定(名單) 華盛頓州前州長駱家輝

    自然地理位于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和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面積962.9萬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面積915.8960萬平方公裏),本土東西長4500公裏,南北寬2700公裏,海岸線長22680公裏。大部分地區屬于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左圖為位于美國佛羅裏達州基韋斯特島上“美國最南端的位置”標志)

     近年來美國發生的重大森林火災

    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Washington D.C.) ,人口約55萬 。 

    人口3.087億(截至2010年4月1日)。從各州情況來看,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州,為3720萬;懷俄明州人口最少,只有56.4萬;得克薩斯州人口絕對數量增長最多,比2000年增加430萬,達到2510萬。美國黑人、拉美裔和亞裔等少數族裔總人口已達到1.007億人(截至2006年7月),美國拉美裔人口突破5000萬,佔美國人口約六分之一,繼續穩居美國頭號少數族裔位置。美國華裔人口達到363.9萬(截至2009年)。通用英語。51.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他居民信奉天主教、猶太教等,不屬于任何教派的佔12%。   美國參議院通過將英語定為國語的議案 美國十大姓氏  美國少數族裔從政與種族和諧
奧巴馬恢復白宮亞裔事務機構 

    行政區劃分十大地區:新英格蘭地區、中央地區、中大西洋地區、西南地區、阿巴拉契亞山地區、高山地區、東南地區、太平洋沿岸地區、大湖地區和阿拉斯加與夏威夷。共有50個州和首都所在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有3042個縣。聯邦領地包括波多黎各自由聯邦和北馬裏亞納;海外領地包括關島、美屬薩摩亞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等。50個州的名稱為:亞拉巴馬、阿拉斯加、亞利桑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康涅狄格、特拉華、佛羅裏達、佐治亞、夏威夷、愛達荷、伊利諾伊、印第安納、艾奧瓦、堪薩斯、肯塔基、路易斯安那、緬因、馬裏蘭、馬薩諸塞、密歇根、明尼蘇達、密西西比、密蘇裏、蒙大拿、內布拉斯加、內華達、新罕布什爾、新澤西、新墨西哥、紐約、北卡羅來納、北達科他、俄亥俄、俄克拉何馬、俄勒岡、賓夕法尼亞、羅得島、南卡羅來納、南達科他、田納西、得克薩斯、猶他、佛蒙特、弗吉尼亞、華盛頓、西弗吉尼亞、威斯康星、懷俄明 >>

    主要城市 華盛頓市(哥倫比亞特區)、紐約市(紐約州)、芝加哥市(伊利諾伊州)、洛杉磯市(加利福尼亞州)、費城(賓夕法尼亞州)、休斯敦市(得克薩斯州)、底特律市(密歇根州)、達拉斯市 (得克薩斯州)、巴爾的摩市 (馬裏蘭州)、菲尼克斯市(亞利桑那州)、聖弗朗西斯科(即舊金山市 ,加利福尼亞州)、克利夫蘭市 (俄亥俄州)、波士頓市 (馬薩諸塞州)、新奧爾良市(路易斯安那州)、西雅圖市 (華盛頓州)、丹佛市 (科羅拉多州)、聖路易斯市(密蘇裏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明尼蘇達州)、火奴魯魯(即檀香山,夏威夷州)、布法羅市 (紐約州)、鹽湖城(猶他州)、朱諾市(阿拉斯加州)。

     美國“山茱萸城”——亞特蘭大 夏威夷珍珠港 歷史名城安納波利斯 紐約、洛杉磯排名美國大城市前列

    2001年10月8日,百萬人在紐約第五大道舉行花車遊行,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

    簡史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開始向北美移民。英國後來居上,到1773年,英國已建立了13個殖民地。1775年爆發了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者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組成“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任總司令,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1787年制定聯邦憲法,1788年喬治‧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1812年後完全擺脫英國統治。1860年反對黑奴制度的共和黨人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總統。1862年9月宣布《解放黑奴宣言》後,南部奴隸主發動叛亂,爆發了南北戰爭。1865年,戰爭以北方獲勝而結束,從而為資本主義在美國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開始對外擴張。在1776年後的100年內,美國領土幾乎擴張了10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國力大增。

政 治   
   

  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憲法性文件《聯邦條例》。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統一國家的成文憲法。兩個世紀以來,共制定了27條憲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包括保證信仰、言論、出版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在內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後通稱“民權法案”(或“權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于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1951年通過的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的第25條修正案。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聯邦制的國家,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包括立法權;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鼎立,並相互制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于總統,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職權集中于總統一人,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不對國會負責。總統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總統通過間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政府內閣由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國會為最高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合組成。國會的主要職權有:立法權、行政監督權、條約及官員任命的審批權(參議院)和憲法修改權。對總統、副總統的復選權等。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共435名,任期兩年,期滿全部改選。 兩院議員均可連任,任期不限。參眾議員均係專職,不得兼任政府職務。此外,國會可通過不需要總統簽署的決議案,它們無法律作用。國會對總統、副總統及官員有彈劾權,提出彈劾之權屬于眾議院,審判彈劾之權屬于參議院。美國設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別法院。聯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組成,終身任職。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聯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無效。
     美國的總統選舉制度 美國參議院通過情報機構改革法案 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醫改法案
    美國的西部“白宮”——克勞福德牧場 五角大樓建造背後的秘密 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個人有權擁有槍支
     美國產生首位拉美裔最高法院法官 美國發布《2009年國家情報戰略》報告

  美國前總統布什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

    【政黨】美國有多個黨派,但在國內政治及社會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共和黨和民主黨。(1)共和黨:成立于1854年。1861年林肯就任總統,共和黨首次執政。此後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共和黨一直主政白宮。1933年以後,曾有艾森豪威爾,尼克松、福特,裏根,老布什和小布什執政。一般在總統大選中投票給該黨候選人的選民即為其黨員。(2)民主黨:其前身是1792年傑斐遜創立的民主共和黨,建黨初期主要代表南方奴隸主、西部農業企業家和北方中等資產階級的利益。19世紀初,民主共和黨發生分裂,一派自稱國民共和黨,後來改稱輝格黨。以傑克遜為代表的一派于1828年建立民主黨,1840年正式定名為民主黨。19世紀50年代末,民主黨發生一次分裂,部分北方民主黨人參與組建反奴隸制的共和黨。1861至1885年民主黨在野。在1885至1933年的48年中,該黨執政16年,先後由克利夫蘭、威爾遜出任總統。1933年開始,民主黨人羅斯福、杜魯門、肯尼迪、約翰遜、卡特、克林頓和奧巴馬先後當選總統執政。民主黨黨員是大選中投其候選人票的選民。(3)其他政黨有綠黨和改革黨等。

外 交 
 

    美國重視穩定與世界上各主要力量的關係,加強同歐、日在政治、安全上的協調與合作。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奧巴馬確定外交優先處理問題 美國副總統拜登闡述美外交政策新基調 奧巴馬外交百日:施展“巧實力”成效幾何
     英國《金融時報》:石油——美國外交政策的根本  布什政府的氣候政策
     美政府將實施“雙軌”反恐戰略 奧巴馬政府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與俄羅斯的關係】

    2008年5月,俄美兩國政府在莫斯科簽署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確定和平利用核能的基本準則,同意深化商務貿易、技術轉讓、研發等領域合作。協議允許俄羅斯進口和加工產自美國的核材料。2011年1月正式生效。

    2009年7月,俄美總統決定建立由兩國總統親自領導的雙邊合作發展委員會,負責指導和協調兩國各領域合作。7月6日,奧巴馬首次訪問俄羅斯,俄美就進一步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達成共識,並簽署了規定兩國新條約內容的框架性文件。

    2010年5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激活”美國與俄羅斯兩國政府于2008年5月簽署但隨後被擱置的民用核能合作協議,以進一步深化兩國的核能合作。>>

      近幾年美俄首腦重要會晤  俄美“2+2”會談機制  美俄在反導係統問題上的爭端  美俄有關削減戰略武器的條約

    【與朝鮮的關係】

    2009年10月19日,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表示,在確保朝核問題六方會談能夠恢復的情況下,美國將會考慮同朝鮮進行直接接觸,希拉裏稱朝鮮回歸六方會談是美朝對話前提。

     2009年12月,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博斯沃思訪問朝鮮。博斯沃思說,此訪是“有益的”,雙方就履行“9‧19共同聲明”的重要性、重開六方會談的必要性達成了“一定共識”。

    2010年6月1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將針對朝鮮的“全國緊急狀態”延長一年,以應對朝鮮核擴散活動對美國國家安全和對外政策構成的威脅。這意味著美國對朝鮮的制裁措施也將繼續生效一年。

    【與韓國的關係】 韓美于1949年1月建交。1953年10月韓美簽署相互防禦條約,確立軍事同盟關係。目前美國在韓約有2.85萬駐軍,掌握韓軍戰時指揮權,對韓國負有安全防衛義務。美將于2012年4月將韓軍戰時指揮權交還給韓方。2007年6月,韓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2008年4月,李明博總統訪美,雙方宣布建立面向21世紀的韓美戰略同盟關係。  韓美準備2010年制定防衛指針

    韓美于2007年6月30日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協定一旦生效,兩國需在3年內逐步取消近95%消費品和工業產品的貿易關稅,韓國將取消大約三分之二的美國農產品進口關稅,美國則取消排氣量小于3升的韓國汽車進口關稅。由于有關汽車貿易的內容引起美國國會特別是民主黨議員不滿,該協定一直未獲得美國國會批準。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又起波瀾

    據韓方統計,美國是韓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2010年10月,美韓建立雙邊軍事機制。 

      美國交響樂團首訪朝鮮  美國為朝鮮“摘帽”意味著什麼 韓美就發展同盟關係達成共識
      2008年以來美朝關係大事記 美國宣布將朝鮮從“支恐”名單中除名 朝美關係出現新轉機 2008年的朝美關係變奏曲

    【與阿富汗的關係】

    2009年3月27日,奧巴馬總統正式公布美國為改善阿富汗安全局勢而制定的最新戰略。這項新戰略的內容主要包括:向阿富汗派遣較大規模的援兵、擴大阿富汗安全部隊規模以及採取有效措施爭取阿富汗國內所謂“溫和派”武裝的支持等。>>

    8月17日,奧巴馬總統稱,阿富汗戰爭對美國而言並不是可選擇的戰爭,而是必須要打的戰爭。這事關美國的根本利益,因此“值得打下去”。截至2009年9月,美國的阿富汗戰爭撥款累計已達2230億美元。根據奧巴馬現在的增兵計劃,駐阿美軍總人數將在2009年秋增至大約6.8萬。阿富汗戰爭歷時已近8年,成為美國近現代史上僅次于越南戰爭的第二漫長的海外戰爭。

    2009年12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位于紐約州的西點軍校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阿富汗戰略的調整方案,其中包括2010年夏季之前向阿富汗增派3萬名軍人以及美國從2011年7月開始逐步從阿富汗撤軍。

    截至2009年12月1日,駐阿外國軍隊共有11萬人,其中包括美軍6.8萬人。

     美國在阿富汗問題上的戰略調整  奧巴馬向國會說明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戰略目標

    【與伊朗的關係】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同年11月4日,伊朗學生佔領美國駐伊朗使館,扣留數十名美國人質。1980年,美國宣布與伊朗斷交。此後,美伊兩國幾乎沒有任何公開的外交往來。為了保持彼此間必要的聯絡,美國在瑞士駐伊朗大使館設有利益代表處,而伊朗在巴基斯坦駐美使館內設立了伊朗利益代表處。近年來,美國以伊朗從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活動為由,對伊朗政府、軍隊、金融及科研機構等相關實體實施一係列制裁。>>

    美國于1980年與發動伊斯蘭革命的伊朗斷交後,一直對伊實施禁運等經濟制裁。從1995年克林頓政府開始,美國以伊朗從事恐怖主義活動和秘密研制核武器為由,開始將以往針對伊朗的各項制裁常規化,形成後來的美國政府每年對這種制裁加以延續。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內容包括禁止美國企業、個人與伊朗企業開展進出口貿易,以及商業投資活動等。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美國還以伊朗幫助伊拉克境內的反美武裝為由,不斷強化對伊朗政府機構、軍隊、銀行乃至個人的制裁,並且推動聯合國安理會3次通過制裁伊朗的決議,要求伊朗暫停鈾濃縮活動。針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所謂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的指控,伊朗政府反復強調,和平利用核能是自己的合法權利。

    2010年6月16日,美國政府以參與或支持伊朗核計劃和彈道導彈計劃為由,宣布對伊朗郵政銀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相關實體及個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船運公司相關實體等實施制裁。

     奧巴馬宣布延長對伊朗制裁  美國和伊朗出現新對立 奧巴馬說美國尋求與伊朗建立“建設性”關係

    【與伊拉克的關係】

    伊美安全協議:伊美雙方2008年底簽署了安全協議(駐伊美軍地位協議),規定駐伊美軍作戰部隊于2009年6月底前撤出伊拉克城鎮,2011年底駐伊美軍全部撤出伊拉克。安全協議已于2009年1月生效。

    2010年1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發表任內首次國情咨文時說,美國將在2010年8月底前從伊拉克撤出所有戰鬥部隊。

     伊拉克和美國艱難達成駐軍協議  伊拉克和美國同意按期簽署長期關係協議 伊美未能按期達成長期關係協議  布什政府批準駐伊美軍地位協議草案
     美國在伊拉克駐軍情況 美軍在伊拉克駐軍和撤軍過程

    【與巴基斯坦的關係】2010年3月,美國和巴基斯坦兩國政府舉行首次部長級戰略對話,雙方承諾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致力于建立廣泛、長期和實質性的戰略夥伴關係。

     美巴強化夥伴關係意在何處  美國總統簽署美國援助巴基斯坦法案

    【與敘利亞的關係】2003年3月,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遭到敘利亞的強烈反對。2004年5月11日,布什政府以敘利亞支持恐怖組織為由,對敘利亞實施名為“國家緊急狀態”的制裁,內容包括禁止向敘出口除食品和藥品以外的任何產品,禁止美國企業在敘投資、凍結敘在美資產等,導致兩國關係不斷惡化。2005年,黎巴嫩前總理哈裏裏遇刺後,美國召回駐敘大使。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後,美敘兩國政府間互動逐漸增多。2010年2月,奧巴馬政府決定向敘利亞重新派駐大使。奧巴馬政府認為,敘利亞作為具有地區影響力的國家,有能力在中東和平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不過,美國國務院2009年在年度國別恐怖主義報告中,仍將敘利亞列入所謂“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中。

    美國宣布繼續制裁敘利亞         美對敘:制裁加對話
      美國宣布將重新派遣駐敘利亞大使 美國向敘利亞示好為哪般
      美國解除對敘利亞部分制裁       美國延長對敘利亞制裁

    【與亞洲國家的關係】

     印度與美國簽署國防等三個合作協議 印美戰略合作互有保留 美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美國與印尼簽署全面夥伴關係協議    美國計劃于2015年前在格境內部署軍事基地 

    ‧與印度的關係

    2009年11月,印度總理辛格訪美。雙方同意深化兩國在全球安全與反恐、經濟貿易與農業、文化教育與發展、衛生健康與疾病防控、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等領域的合作,以加強美印戰略夥伴關係。美國和印度政府宣布成立名為“美印經濟金融夥伴關係”的高級對話機制,以增進雙方在經濟、金融等問題上的相互理解並擴大合作。美國國務院負責南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伯特‧布萊克說,美國計劃向印度提供一份180億美元的大額軍售合同,美國公司已經開始競標。2010年3月17日,美國和印度政府簽署一項促進貿易和投資合作的框架協議,雙方承諾將經貿關係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2010年4月6日,印度與美國簽定了有關成立印美財政與經濟夥伴關係機制的協定,以加強雙方在宏觀經濟﹑財政和基礎設施相關議題上的理解與合作。同年6月,美印舉行首次外長級戰略對話,美印認為兩國關係發展具有全球意義,兩國將為自身利益而加強安全、經濟等各領域的合作。同年11月8日,美國與印度簽署了共同建立全球核能中心的備忘錄。

    印度總理訪美展現印美關係新特點

     ‧ 日本的關係

     1945年9月至1951年9月,日本處于美國直接軍事佔領之下。1951年9月8日,美簽訂片面《對日和平條約》(即《舊金山和約》),結束對日佔領。同日,日美簽訂《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結成軍事同盟關係。1960年1月19日,日美修改該條約。根據條約,兩國將共同發展和維持抵抗軍事攻擊的能力,對任何一方的軍事攻擊將被視為對另一方安全的危害,若美國在日本領土外遭到攻擊,日本為了防衛美國將不受憲法上任何禁止境外軍事行動的限制。1996年4月17日,日美發表《日美安保聯合宣言》。1997年6月,日美發表新的防衛合作指針中間報告,提出“周邊事態”新概念,同年9月雙方批準最終報告並發表聯合聲明。2006年5月1日,日美再次舉行安全磋商委員會會議(“2+2”會議),就駐日美軍重新部署達成一致,發表日美《關于實施駐日美軍重新部署的路線圖》以及“2+2”會議聯合聲明。“9‧11”事件後,日全力支持美反恐行動。奧巴馬當選美國新總統後,日美同盟將繼續強化。2010年1月,日美兩國外長和防長就《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修訂50周年發表聯合聲明說,兩國將進一步深化在廣泛領域的安保合作。

     奧巴馬與鳩山通電話確認堅持日美同盟 

    2009年12月11日,美國與日本達成一項“開放天空”航空協議,以促進兩國人員和貨物運輸航空服務。根據這項協議,美日雙方將取消目前對兩國航空公司在飛行線路、目的地、班次乃至定價等方面的限制,允許兩國航空公司依據市場需求選定或調整飛行線路以及航班次數。此舉將大大減少兩國對民航業的種種限制,有利于促進航空業的發展和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但競爭的加劇勢必也會引發兩國航空業的“合縱連橫”,並將改寫兩國目前的航空業格局。

     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基地  日本決定推遲解決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轉移問題 

    【與中東國家的關係】    

     美國與巴勒斯坦關係回顧 美國中東政策的積極信號 也門和美國將加強海軍合作

     美國繼續將古巴,伊朗,敘利亞和蘇丹列入“支恐”黑名單 
     奧巴馬說美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應有“新開端”  奧巴馬與伊斯蘭世界以“夥伴關係”對話
     黎巴嫩和美國組成聯合軍事委員會 東耶擴建衝擊美以關係

    【與拉美國家的關係】

     美國與拉美國家拉開改善關係序幕 美拉關係改善非朝夕之功 
     委內瑞拉和美國決定互派大使全面恢復外交關係  委美關係因何出現轉暖信號

    ‧與古巴的關係

    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後,美國政府對古巴一直採取敵視態度。1961年美國雇傭軍入侵古巴失敗後,美國和古巴斷絕了外交關係。此後,美國政府開始對古巴實行經濟、貿易和金融封鎖。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後,古巴領導人表示可以與奧巴馬進行對話。2009年3月1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關于部分解除美國對古巴制裁的議案,修正了極具爭議的對古巴禁運法,放松對美籍古巴人和持有綠卡的古巴人回古探親的限制,同時放松美國向古巴出口食品和藥品的限制。這些舉動被外界評論為美古關係“一個微小但卻重要的”開始。>>

    2009年10月28日,第64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敦促美國結束對古巴的封鎖。這是聯大連續第18年通過此類決議。此前,聯大已17次通過類似決議,要求美國結束對古巴長達近50年的經濟、貿易和金融封鎖。  古美兩國微調外交政策 基本立場不會有重大改觀

    【美國與哥倫比亞關係】 

    長期以來,哥倫比亞一直是美國在拉美地區最重要的盟友之一。1822年6月17日,美國與哥倫比亞建立外交關係,兩國傳統關係十分密切。由于地緣關係,哥倫比亞經濟上對美國依賴較深。目前,美國是哥倫比亞最大的投資國和貿易夥伴。2008年,美哥雙邊貿易額達245億美元。2004年5月,美國與哥倫比亞開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2006年2月,兩國達成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外交上,哥倫比亞長期以來一直將對美關係視為其外交關係中的重中之重,並在反毒和反恐等問題上對美給予積極配合。2009年8月14日,哥倫比亞和美國雙方就軍事合作問題 達成初步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可以在2019年之前使用哥倫比亞多個軍事基地,並在這些基地部署戰鬥機和各種武器,派駐軍事和反毒人員。作為回報,美國將向哥倫比亞提供5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與非洲國家的關係】

    布什政府時期,美對非洲關注上升。2008年1月,布什總統、國務卿賴斯先後對肯尼亞大選風波表達關切,呼吁肯各派通過談判對話制止暴力衝突。2月15~21日,布什總統先後訪問貝寧、坦桑尼亞、盧旺達、加納和利比裏亞,布什在訪問期間突出經援、疾病防治、良政和安全四大主題。3月,美國務卿賴斯訪問埃及,主要討論中東局勢。7月,美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就其提交的對津巴布韋制裁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因中國、俄羅斯、南非等國投票反對未通過,布什總統隨即宣布擴大美對津制裁。8月,美助理國務卿韋爾奇訪問利比亞期間同利方就洛克比空難賠償等問題簽署協議。9月,美國務卿賴斯訪問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國,其中利比亞之行是美國務卿55年來首次訪問。  從布什訪非看美國對非政策

    奧巴馬政府就職以來,繼續重視非洲地區。2009年3月4日,奧巴馬總統發表聲明,將對津巴布韋制裁延長一年。20日,美宣布停止對馬達加斯加的援助,並撤出部分外交人員。2009年7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加納並發表了對非政策演講。8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對非洲7個國家進行了為期11天的訪問,這是她上任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訪問。美國總統和國務卿在短時間內相繼訪非,在美非關係史上實屬罕見。 >>   奧巴馬闡述對非洲政策

      美國與利比亞關係      

   【與中國的關係】

尼克松訪華時贈給毛澤東的瓷塑
《和平之鳥》

    1972年2月, 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 訪華,中美雙方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美國在公報中聲明“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標志著中美兩國20多年相互隔絕狀態的結束。1975年12月,福特總統訪問中國。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了《中美建交公報》。1979年1月1日,經過歷時半年多的外交談判,美國接受中國政府提出的“斷交、撤軍和廢約”三原則,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建交後,中美兩國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科技和軍事等廣泛領域開展了交流與合作。近年來,雙方利益交融愈加深入,在重大地區熱點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上進行了密切溝通與協調,中美關係戰略內涵和全球影響不斷增加。盡管雙方也有摩擦、有分歧,但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始終是兩國關係的主流。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鄧小平副總理訪美,雙方簽署了科技合作協定和文化協定。1982年8月17日,中美發表《八‧一七公報》,對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作出了分步驟直至最後解決的規定。這一公報連同《上海公報》和《中美建交公報》一起,即通常所稱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構成中美關係的基礎。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訪問中國,他是中美建交後首位在任時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1985年7月,李先念主席訪問美國。1989年2月,美國總統喬治‧布什訪問中國。1993年11月19日,江澤民主席在西雅圖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同美國總統克林頓舉行了會晤。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澤民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1999年4月6日至14日,朱鎔基總理訪美。2001年10月,布什總統來中國上海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2年2月21至22日,美國總統布什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2002年10月22日至25日,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2003年12月,溫家寶總理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2005年9月,抵達紐約出席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同美國總統布什舉行會晤,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看法。兩國元首表示將增進互信,加強合作,共同致力于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2005年11月19日至21日,美國總統布什對中國進行訪問。2006年4月,胡錦濤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2009年9月,吳邦國對美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其間出席中美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並發表演講,與奧巴馬舉行會晤。這是中國人大最高領導人20年來首次訪美。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奧巴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中美聯合聲明》,聲明強調,雙方致力于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並將採取切實行動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2011年1月18日至21日,胡錦濤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發表聯合聲明,中美將建設全面互利的經濟夥伴關係。

    2010年,兩國貿易額有望達到3800億美元,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中美兩國互為對方第二大貿易夥伴。 中美經貿關係呈現三個新特點

    能源合作:2009年7月,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成立,旨在促進中美兩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開展聯合研究。2010年5月,首屆中美可再生能源產業論壇和中美先進生物燃料論壇舉行,中美雙方正式啟動了“中美可再生能源夥伴關係”的相關合作。

    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在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的重視和支持下,兩國政府決定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並寫入2009年11月的《中美聯合聲明》。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的中美方首任主席分別為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雙方將每年輪流在兩國召開人文交流與合作高層磋商會議。2010年5月,中美兩國正式成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並在京召開第一次會議,討論在教育、科技、文化以及體育等領域推進人文交流的議題。>>

    中美政黨高層對話:2010年12月2日至3日,第二屆中美政黨高層對話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雙方圍繞中美政黨各自執政理念與實踐、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開放、深入的對話。中聯部部長王家瑞與美國民主黨代表、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和共和黨代表、前助理國務卿理查德‧威廉姆森共同主持。中聯部副部長劉結一、中央政研室副主任方立、中央外宣辦副主任錢小芊、中央外辦副主任葉大波和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黃新初等約30名中美代表出席會議。

經 濟
 
 

紐約金融街區銅牛塑像

    美國具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其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居世界首位。2001年美國經濟在經歷長達十年的增長後陷入短暫衰退,之後進入新一輪繁榮期。2008年9月,隨著雷曼兄弟等多家金融機構接連破產、被兼並或由政府接管,美國次貸危機迅速升級演變成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為擺脫經濟危機困擾,美國政府相繼推出多項政策措施,使經濟金融形勢開始好轉。

    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截至2007年底,美國已探明原油儲量213.17億桶,居世界第12位;已探明天然氣儲量237.726萬億立方英尺,液化氣儲量91.43億桶,居世界第5位;已探明煤儲量4435.23億噸。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

    制造業在美國工業中佔有主導地位,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基礎支柱。但近年來,美國產業轉型加快,制造業所佔比重呈下降趨勢,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被淘汰或轉移到國外。與此同時,信息、生物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也取得新進展。美國主要工業產品有汽車、航空設備、計算機、電子和通訊設備、鋼鐵、石油產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聞紙、機械等。美國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五分之一。

    貨幣:美元
美國國會最終通過2010財年預算法案 布什簽署千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  影響美國經濟走勢的幾個重要因素  美國為發展可再生能源規劃藍圖  中國公民赴美旅遊 未來10年美國財政赤字預計將近10萬億美元 美國眾議院通過提高聯邦債務限額法案
美國金融危機:美國次貸危機陰雲再起 拯救美國經濟的“魔杖”在哪裏 美國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美國經濟的衰退迷霧 美國金融體係7天巨變  美國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  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銀行倒閉案 次貸危機一年間 美國經濟面臨嚴峻考驗 美國經濟或面臨近30年來最嚴重衰退 美國工業生產創30多年來最大降幅 美國汽車業度過最艱難一年  美國權威研究機構宣布:美國經濟自2007年12月開始陷入衰退 美經濟衰退迎來1周年 布什首次承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標普下調美國信用評級
金融監管改革方案:美國總統簽署金融監管改革法案 美國國會通過最終版本金融監管改革法案  美國參議院眾議院通過金融監管改革方案  立法大事記 法案要點
金融監管“新政”:美國金融體係重大變革的開始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闡述金融改革四項原則 美國金融監管“新政”邁出重要一步
 
近海石油開採:美國石油資源與近海石油開採禁令 美國近海石油開採之爭 美眾議院通過解除近海石油開採禁令法案 美國近海石油禁採與開採的博弈  奧巴馬宣布擴大對美國近海油氣田開發

文 化
  

    【文化與自然遺產】大沼澤地國家公園(佛羅裏達州)、大霧山國家公園(田納西/北卡羅來納州)、克盧恩和蘭格爾—聖伊萊亞斯諸公園(加拿大育空/美國阿拉斯加州南部)、馬默斯洞穴國家公園(肯塔基州中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華盛頓州西北部)、霍德伍德公園(加利福尼亞州西北海岸)、黃石國家公園(懷俄明/蒙大拿/愛達荷三州交界處)、獨立大廳(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市內)、弗德臺地國家公園(科羅拉多州西南部)、卡霍基亞墩群遺址(伊利諾伊州)、科羅拉多大峽谷(科羅拉多州中西部)、自由女神像 (紐約哈得孫河口的自由島上)、納塞米蒂國家公園(加利福尼亞州中部)、查科國家歷史公園(新墨西哥州西北部)、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亞大學(弗吉尼亞州,前者為傑弗遜故居)、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夏威夷州、夏威夷島東南)。

    【獎項

    ◆ 美國音樂獎   

    美國音樂獎是美國重要的音樂獎項之一,每年頒發一次,包括“流行/搖滾樂”、“鄉村音樂”、“靈歌/節奏與布魯斯”和“說唱/嘻哈樂”等類別共20個獎項。美國音樂獎的提名名單由組委會根據歌手及樂隊當年的唱片銷量和電臺播放率確定。

新聞出版 
  

    美國報業係統龐大,2004年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十家英文日報如下:《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每日新聞》、《紐約郵報》、《芝加哥論壇報》、《每日新聞》和《休斯敦紀事》。美國最有影響的三大報紙為《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和《華盛頓郵報》。

    美聯社是美國最大的通訊社,1848年在芝加哥成立,1893年成為聯營公司,1990年總部遷至紐約。

    美國有電視1000多家,其中商業電視約960家,教育電視臺約320家;有線電視網7900余家。全國共有廣播電臺8807家,對外廣播電臺19家。最大的兩家對外廣播機構為美國之音和美軍廣播電視網,均屬官方電臺。美國最大的全國性廣播網是全國廣播公司(N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廣播公司(ABC)、有線新聞廣播公司(CNN)和福克斯電視臺(FOX)等。  普利策新聞獎 美國華文媒體應勢而起 《芝加哥論壇報》和《洛杉磯時報》將合並業務 《華爾街日報》超《今日美國報》成美最暢銷日報  紐約時報集團取消出售《波士頓環球報》

    ◆ 美聯社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 AP)是美國最大的通訊社。1848年在芝加哥成立,當時為6家報紙服務,1893年成為聯營公司,1900年將總部遷到紐約。該社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1940年發展迅速,採用其新聞稿的報紙從約100家增至約1400家。1920年前即已開始建立國外分社。為了與合眾社及其他通訊社競爭,它從1940年起擴大業務。這一年,它開始向廣播電臺提供新聞報道。

    2009年10月9日,世界媒體峰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峰會共同主席、美聯社社長兼首席執行官柯裏在致辭。
    1946年成立美聯社國際服務部;1954年成立美聯社廣播電視部。70年代末該社租用40多萬英裏的電話線路播發新聞和圖片。1998年約有1700家美國的報紙和約6000家廣播電臺和電視臺接受該社的服務,在海外約有112個國家和地區的8500家報紙、電臺和電視臺接受該社服務。

    使用6種語言發稿(英語、德語、瑞典、荷蘭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每天24小時、每周7天發稿,每天發稿2千萬字、1千張照片。 >>

    ◆ 美國時代華納特納廣播集團

    特納廣播公司和其母公司時代華納與中國合作由來已久。時代周刊的創始人亨利‧盧斯生于中國並在中國接受教育,而華納兄弟也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個辦事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自1987年便在北京設立了分社,自1992以來,CNN成為首個在中國許可播送的國際電視頻道。除了新聞領域,中國與國際傳媒公司之間在娛樂領域也有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

    ★ 美國時代華納特納廣播集團亞太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馬可寶
    2009年10月9日,馬可寶在世界媒體峰會上致辭。

    馬可寶現任美國時代華納特納廣播集團亞太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並在香港負責管理特納廣播係統,以及旗下的電視臺及網際網路服務,包括:CNN新聞集團、特納經典電影頻道、卡通頻道以及華娛電視(CETV)在亞太地區的節目制作、網絡發展、廣告行銷、市場策劃及宣傳。在加入特納廣播之前,馬可寶曾任《時代周刊》亞洲版副總裁兼出版人、《財富雜志》亞洲版的董事總經理、時代集團(亞洲)總裁、《亞洲新聞》《財富雜志》和《時代周刊》出版人。

    2009年10月,在中國召開的世界媒體峰會上任峰會共同主席。 (世界媒體峰會)美國時代華納特納亞太區總裁馬可寶:中國將成為全球傳媒產業領導者

    ◆ 《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創刊于1851年,是美國最大的都市報紙。《紐約時報》新聞部門的職工人數在2008年2月達到高峰,總人數為1332人,目前員工人數為1250人。

    為挽回收視率,自2006年起,美國音樂獎的獲獎者由歌迷通過在線投票選出。

教 育
  

    中、小學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員會和地方政府管理。學校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多數州實行十年義務教育。多數州實行十年義務教育。各州學制不一,大部分為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高等教育有兩年制的初級學院和技術學院、四年制的大學本科和二至四年的研究生院。著名高等學府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耶魯大學(圖集)、加州理工學院、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杜克大學等。